如果老师给自己的童年一间彩色阅读教室 是什么体验"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10/adab798761514e66ac055ecd1730a2a5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按:如果以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师者的源头,传统的中国教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注重知识的接受和结果,西方教师重视用对话、追问等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究力。
然而今天,中国一些学校教师和授课方式在发生变化:课堂不再以老师为中心,教师更多扮演课程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心学生成长。2016年教师节之际,搜狐教育推出特别策划:《成长设计师:6位教师和TA的课堂》,选取6位“成长设计师”型的教师,再现真实的育人场景,展示属于这个时代的教师变化。
本期成长设计师: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 周其星老师
设计尺:为童年打造彩色阅读教室
如果老师给自己的童年一间彩色阅读教室 是什么体验"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10/6ff2bc23e2b14443818ccee945bba961.jpg" style="max-width:600px;" />
语文课这样上:为童年打造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
中国儿童的文学阅读、童话阅读,在世界的景象中,属于贫穷;在更多的地方,还是处于深夜熟睡,懵懵懂懂的状态。中国儿童的文学阅读、童话阅读、乃至整个阅读的系统经验还没有。
2005年,虽已成为安徽教学名师的周其星,依旧感到自己没有寻到人生的方向。他深信,借由阅读,可以带给孩子无比丰饶的人生。因着自己的信念,他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开辟出了一间间彩色的阅读教室。
为孩子的童年打造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在这样的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里,要有一些优质的图书,彩色的书柜,完善的借阅机制和升级机制,这些硬件即阅读环境的打造。
如果老师给自己的童年一间彩色阅读教室 是什么体验"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10/db315ccddfd14ae29261c485919e227f.jpg" style="max-width:600px;" />
在阅读教室里面,主要是由两个身份来推进阅读。
第一个就是阅读教师,阅读教师是阅读教室的一个主导者,课程的开发,书目的推荐,一些平时活动的组织,引领孩子的阅读都是要由阅读教师来组织实施。另外一个就是故事妈妈(学生家长),做阅读不只是经营好自己的教室,故事妈妈要深度参与其中,参与到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来,扮演孩子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开始重视“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探索,但是其主体性发挥得如何有待考察。在周其星倡导的“彩色阅读教室”理念中,故事妈妈的身份和阅读教师一样的重要。每隔一周,故事妈妈进课堂,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所推荐的书目来讲述书目里的故事,是一种拓展,一种延伸和一种开阔。“故事妈妈”和阅读教师扮演了阅读教室的一体两面。
如果老师给自己的童年一间彩色阅读教室 是什么体验"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10/23ed4ff4b7434859824d2a329031babd.jpg" style="max-width:600px;" />
“彩色的阅读教室”系统课程体系
周其星着眼于语言的工具训练,一册语文书八个主题,每个单元精选重点课文教学,先做好减法,然后,才能做加法: 根据教材单元主题,罗列的近百本图画书进行海量阅读,以此作为教材之外的文学阅读补充,每天微信群朗读的记录反馈与表彰,每月共读一本书的规划与具体推进,隔周一次的故事妈妈进课堂,都是基本日常阅读课程形式。
在阅读之外,开设三到六年级“创意写作”课程抛出一些有挑战的话题、新颖的角度,强调童趣和文学性。通过故事倒推、“妈妈说明书”、点评经典名著开头、赏析名著经典结尾,给一个故事编写若干个结尾、等等方式,鼓励孩子们体验从读到写的创意尝试。
在此基础上,他还尝试开发主题式学习课程——“重新认识几个字”,从一个个静止的概括的汉字出发,去认识它所代言的物,去走进这个汉字背后的大千世界。周其星曾带领学生们赏过“月”,点了“烛”,铺上“纸”,熏着“香”,盘点“钱”,命过“名”,研究“三”……一个月,一个字,指导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提炼整理信息,然给学生坚持写研究日记,每天及时交流,故事妈妈进课堂讲述,演讲小专家布道,月末特色展示,形成一套组合拳,让学习更主动,更入味,更跨界,绘制知识原貌,回到事物本身,构建有意义的学习。
“彩色的阅读教室”里的书也不只有童话,还有历史、科学、哲学、故事妈妈和好玩的课堂,更重要的,它代表了一种教育理念:在这个教室里,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安全、爱和尊重,有向上的热情,蓬勃的朝气,也有约定的规则,以及规则之下的自由。
彩色阅读教室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增加亲子阅读时光 让父母介入孩子的世界
绘本进入中国不过十几年时间,而且是在近几年才大行其道。“家长们儿时错过了美好的书籍,孩子不应再错过。孩子在学校课堂上接触不到这样美好的故事,就应该让他在家里读到。”周其星认为,推进亲子阅读,是成人顺利介入孩子当下生活的最佳路径,通过故事的讲述,或者以故事为媒介进行表演,能真正实现对儿童的呵护和关爱。
为了将阅读的教育轨迹延展到家庭教育中,周其星让学生的家长走进课堂,以“故事妈妈”的身份给教室里的孩子们朗读童诗、童话、绘本、童谣。他坚信绘声绘色的肉声“故事” 可以弥补传统词义解析教学模式对母语的抽离。当第一位来自梅州的妈妈温声软语地给孩子们讲完故事,孩子们的欣喜羡慕和赞叹,激发着越来越多的家长走进教室。
周其星还参与创办了“三叶草故事家族”,旨在通过民间的力量来推进改善亲子阅读生态,来改变教育的现况。在三叶草故事家族里,有位妈妈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愿望:“我希望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将来长大以后,回忆起童年往事,他们会骄傲地说,在他们的童年深处,住着一位故事妈妈,妈妈讲述的故事陪伴他长大。”正是这样朴素的信念,让越来越多的故事妈妈、故事爸爸、故事爷爷和故事奶奶们开始读书,开始讲故事,开始真正地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他们的班级、走进他们玩耍的社区。
周其星认为,即使是孩子,也需要接触到文学世界的各个领域。在小学语文界,做死亡文学教育的人很少,这个是周其星个人的一个兴趣,也是他一直坚持探索的一个教学与研究方向。2011年底,他大胆地将悼亡搬进课堂,让孩子为不幸去世的同学举行悼亡仪式,让孩子初步理解人从出生走向死亡的意义。
教师的角色转变:语文老师的职责是带学生走出课本的禁锢
我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万物。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全貌而非碎片化的样态呈现,学习者获得的是整体的认知。然而我们现行的学习方式,却是从学科的角度出发,采取了近乎肢解的方式,最终剩下的只是知识的拼凑。
因此,周其星愈发坚定,再走以前的单纯把一堂语文课上好的路是行不通的,现在应该把一个更广大的世界带到孩子的眼前,让孩子触摸到整体的知识,必须在教材之外也要开拓更多的领域。他曾经在一年级每周九节语文课中拿出至少4节课来读书讲故事,争取让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能带一个故事回家。开设专门的文学课程,绘本阅读课程、名著推荐课程、班级读书会、主题阅读会:有讲述、有表演、有讨论、有思辨,重欣赏、重感悟、重体会……
他不愿受教材的局限,他进行教材的重建,在他的“语言材料与文学阅读分开”的教学实践中,教材的一些篇章只是他当作学生识字学词的工具,他不指望学生从中能得到多少精神上的滋养;好的课文可以当作训练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能力的摔跤场。
即便是驻扎在教室里,他也仍然乐此不疲地进行着“阅读教室”的创造,从对阅读与写作关系的深入实践和思考,不断建立自己对于写作教学的实践体系建构,现在,他开设的“创意写作”社团正在小学中高年级探索混龄教学,训练孩子们多角度叙事的想象。
同时,做为一个阅读推广的引领者,周其星认为自己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能对同事们,对各地的朋友们起到一种什么样的示范作用,甚至是可以复制的作用。他认为自己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不着边际,所做的探索和成果,是应该与别人分享的。“这么做不仅惠及自己班级的学生和家长,还能够更好地去帮助其他需要的,或者其他在黑暗中去探索的人。”
本文内容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心平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全人教育奖”项目,经搜狐教育独家编辑整理,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整理/搜狐教育 于博洋
《成长设计师:6位教师和TA的课堂》往期回顾:
①你以为这堂课只是制作机器人、无人机、学3D打印?
②万物当教材 这位老师用自然和文化启蒙学生
③三科老师同上一节课,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哪些改变
④他是学霸、职业网球员,为何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