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裸辞,用人单位留人先要“留心”
在公司干了快6年,浙江杭州一位姑娘终于决定裸辞。辞职信中“控诉”的几大辞职理由也在网络上“火”了。和这位姑娘一样,越来越多的职场人不再只注重工资和职位,而是对职业幸福感有了更高的期待。
业内人士指出,裸辞只是开始,只有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就业技能,才是裸辞后的应对之道。而对用人单位来说,裸辞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劳动关系双方的博弈地位,促使用人单位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为劳动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多元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理由:“没朋友,做不到溜须拍马”
支招:企业要提供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某网站上曾有人提问:“为什么90后不愿讨好领导了?”数千个回答里,大家都对这件事表示赞同。其中被点赞较多的一条回复是:赚钱重要,舒心更重要。
老板不走就不能下班,下班了要秒回微信,周末要参加团建,要帮订外卖、取快递,吃饭要等领导一起……这些是年轻人们无法苟同的“规矩”。
于是,越来越多的90后反对“办公室政治”,他们拒绝一味讨好领导,不待见同事巴结上司,提倡平等和沟通。对他们而言,领导和自己只有职位上的区分。
“最讨厌领导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从公司离职两个月的某网站编辑林浩说,他的前领导是一位“老古董”,却总喜欢用资历、职级来压人,“不专业”的工作氛围让林浩愤而离职。
有数据显示,70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离职时间是4年以上,80后是3年半,90后是19个月,而95后只有7个月。年轻人在裸辞上表现得更果断。毕竟忙着赚钱已经够累了,至于“宫斗”,他们真的不愿花时间。
从“90后实习生拒帮老师订盒饭”的新闻,到流行语“不要骂90后,他们会立刻辞职”,相比于父辈,90后、00后们更喜欢扁平化的工作环境,“这提醒管理者要注重沟通,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实实在在获得成长。”某互联网公司HR认为。
理由:“没前途,遭遇职场‘天花板’”
支招:应提供多元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上有‘天花板’,下有‘90后’。”40岁的李鑫这样概括裸辞原因。半年前,他从一家证券公司离职,职位是投资部副总监。博士毕业至今,他已在这个公司工作了12年。原以为裸辞后很快能找到下家,但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他迟迟没找到满意的新工作。如果有机会回去呢?李鑫的答案是否定的。
前10年的工作顺风顺水、步步高升。但人到中年,到了一定层级后,李鑫觉得晋升之路被堵。没有晋升就意味着与加薪无缘。同时,投行是青春饭,年轻人在体力和精力上更胜一筹。
如今,几次面试碰壁后,李鑫对新工作的期待已逐渐下降。他坦言,投行的专业技能要求低,更需要资源和精力,因此工作经验和年龄的优势不大。而他的“前东家”是行业佼佼者,去小公司又心有不甘。赋闲久了,李鑫对职业发展方向都有些茫然了。
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主动裸辞?据某职介网一位职场专家分析原因有几点:首先是职业发展遇到瓶颈。许多人的职业发展到一个平台后,确实很难再往上走,毕竟能走上高层的是少数。与此同时,“追兵更猛”,90后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他们的学习能力、竞争力都很强。一些中年人看不到发展前景,若正赶上心理低潮期,就容易裸辞。
业内人士建议,企业要打造更多元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同样也需要具备让员工实现多元发展的平台。如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晋升路径分管理序列和专业序列,一些人即使没成为部门领导,也可以凭专业技能获得激励,或通过企业发展培训机制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从长远看,制定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方法,充分挖掘个体潜能,更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
理由:“还没到混日子的年纪,没法安逸”
支招:裸辞前应思考职业规划
“与其厌烦的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于自己和单位都是一种解脱。”8月1日,刘成成结束了他8年公务员职业生涯。
踏入体制内第1年,他对一切感到好奇,并愿意花时间去探索。第4年,他觉得美好的职业蓝图打开,干劲十足。再后来,职业倦怠感扑面而来。这份工作让他感觉学不到新东西、看不到新可能、得不到新成长。
“很多人羡慕‘铁饭碗’,觉得在体制内收入有保证。就算偷偷懒,工作对付一下,也是照样拿钱,谁也不会把你怎样。”刘成成说,这样的代价往往是,那些新奇的想法、创意几无施展的空间。更多的时候,时间、精力被淹没在琐碎的工作中,于是,他开始考虑辞职。
裸辞固然勇敢,但很多人把辞职后的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以为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据了解,许多劳动者裸辞是因为对目前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状态不满。这时,大家对新工作和新职业成长路径有较强的期待。但这种期待后,很多人并没有对自身能力和就业机会有很好的了解,导致期望值过高。
有专业人士建议,离职后最好在半年内再就业。因为目前社会发展速度快,超半年,许多知识就更新了。此外,裸辞前,劳动者要想清楚自己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思考职业规划,做好技能准备,并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