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万平是盐城阜宁县的一名乡村英语老师,16岁从教,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5年。35年里,她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悉心关爱,从“娃娃老师”变成了学生口中的“老师妈妈”。去年,司万平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授予“江苏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从“娃娃老师”到“老师妈妈”
每天早上6点,司万平都准时起床,作为学校唯一的宿舍管理员,她要催促学生们起床洗漱晨读。
等学生们离开宿舍,司万平总是要每个房间检查一遍,将鞋子摆摆整齐,帮忙整整散乱的被子,有时发现学生的裤子破了,还要帮忙补一补。“这些孩子年龄比较小,从来没离开过家,我们多跑跑多说说多做做,让他们在学校里生活的舒服一点,学习更有劲。”从教35年来,司万平不仅长年担任初中三年级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还是女生宿舍的管理员。
1983年, 16岁的司万平高中毕业,她一心想当一名老师,便时常回到学校,趴在窗外听课。司万平的老师左月华告诉记者:“我被她的执着和好学所打动,有时就允许她坐在我的教室后面听课。”
不久,芦蒲中学需要一名英语代课老师,左月华便推荐了这个好学的小姑娘。左月华说:“司爱平本来英语成绩很好,加上她对教师的憧憬,对讲台的向往,当时乡村很缺英语教师,所以我向学校推荐了她。”
终于有机会成为老师,拿起粉笔,站在三尺讲台上,司万平很珍惜这个机会。不过因为岁数小,许多家长对司万平不放心,司万平也知道自己知识不足,便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了中师大专、本科文凭。司万平还经常去旁听优秀教师的课,记下别人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司万平也在学习中,获得了家长的信任。
收集学生信息只为关爱不失误
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司万平还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随时记录下教育教学的得失与反思,发表的论文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
每逢新生入学,司万平会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记录下父母姓名、联系电话、个人爱好、家庭状况等信息,并整理成册。司万平这样做,是因为刚做班主任时,一次与学生谈话,没能注意一些细节,导致师生交流出现了障碍。 “我说那叫你妈妈下午来一下,他当时眼泪就流了很多很多,后来他告诉我,他妈妈去世了,我后来就后悔,我不知道小孩妈妈的情况。”
司万平说,十四五岁的孩子最敏感,所以对待他们要耐心细心,更要用心。“因为有的人不注意说话方式,就伤害了学生,学生处于青春期,他本身就有叛逆心理,如果有个别老师跟他讲话,讲得不合适的话,他可能自身觉得自尊心伤的更大。”
从那以后,遇到单身家庭、留守儿童以及家庭贫困的特殊学生,她会在信息册上用红笔圈出来。在司万平的口袋里,常揣着一张折叠起来的便条,上面有学生的信息,方便她随时翻看。“有一次整理学生资料的时候,我到凌晨4:40,就反正既然做,就要把它做好,因为有的时候不了解学生情况,假如第二天就碰到这个学生,有特殊情况,当时去翻也来不及。”
司万平喜欢学生,学生也喜欢这位“老师妈妈”。他们爱和司万平聊天,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烦恼,总会第一时间告诉司万平,司万平无论多累,也会抽出时间来倾听。司万平的学生苏文雅这样介绍自己的“妈妈老师”:“她很关爱我们,经常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课后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总是很细心地解答,她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我们学生都很喜欢她。”
司万平的丈夫在青海工作,半年回家一次,女儿大学毕业后正在找工作,家里的老人需要她照顾。司万平曾经有机会调回县城,但她放弃了,在她看来,芦蒲初级中学的孩子更需要她。“我在这个学校,从十几岁的娃娃教师,到后来开始是老师姐姐,老师妈妈,学生毕业以后给我发消息,都说司妈妈司妈妈,从心理上、情感上都非常近。”
晚上8点多,到了就寝时间,司万平会准时出现在宿舍区,叮嘱孩子们关好门窗,早早入睡。检查完女生宿舍的门、电,回到自己宿舍已经是11点35分。司万平的宿舍门从来不关,她说这样方便学生夜里随时找她。“我生在芦蒲长在芦蒲,一直工作在芦蒲,对芦蒲的地方很有感情,对乡村教育研究的比较多,对那边的留守儿童付出的精力也比较多,我很喜欢农村教育。”
司万平从教30多年来,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用宽阔的胸怀、柔弱的肩膀和超人的坚韧,为乡村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她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他人的世界。
来源:荔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