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退休教师下乡讲学需用其所长
一家之言
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不是让他们也像年轻教师一样去上多少学时的课程,而是让他们把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受援学校教师。
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的《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未来3年内,招募万名以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退休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为支持这项计划,为讲学教师按照年人均2万元标准发放工作经费,用于向讲学教师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及购买意外保险费等补助。
这一政策的覆盖地区比较有针对性。“银龄讲学计划”主要面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或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县和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等。中央一再提出,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根本路径还是得靠教育,其关键要靠教师。农村地区缺少优秀教师,而连片特困地区、国家重点贫困县则尤为缺少。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一个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教师资源的缺乏。比如贫困农村的教师结构有缺陷,这既有性别结构,也有学科结构,还有年龄结构。其根源就是农村教师待遇总体较低。虽然《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总体而言,现在农村地区的教师收入并不高。如此,农村地区工作生活条件与年轻一代的期待有相当距离,便导致了新的优秀教师“下不去”,原有优秀的教师“留不住”的困局。
针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实施的“银龄讲学计划”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招募的这些优秀退休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热心教育,能通过讲学、教研等方式,给受援学校带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除了让他们在当地日常教学上发挥一定的功用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优秀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当地受援学校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成为受援学校教师的“教师”。
如此,“银龄讲学计划”就不仅能让受援学校的学生受益,还能让受援学校的教师受益。某种意义上,发挥退休教师余热的更大作用在于此,而不是让他们也像年轻教师一样去上多少学时的课程——这对于已经退休的教师来说,可能会有些吃力。
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这些退休教师的“余热”,政策本身也是下足了功夫。从一些细节可见一二。比如,除了工作补助,还提供交通差旅费,并购买意外保险;正式签约前,讲学教师需提供近六个月体检报告;受援县要为讲学教师提供周转宿舍,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
就此而言,我们有理由期待“银龄讲学计划”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类似的政策持续出台,从而让农村教育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梁鑫(教育工作者)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