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文,明确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引发舆论热议。
时下,朋友圈中几乎每天都有家长为自己参加各种评选赛事活动的孩子拉票。一开始出现还颇让人感到新奇有趣,但很快这股热潮变成一种令人不胜其烦的糟糕风气。不少网友表示,有时微信朋友圈一天下来有好几条为孩子“拉票”的活动链接,令人应接不暇。
家长想为自家孩子赢得比赛的心理很正常,但将这种心理不由分说地硬塞给整个朋友圈,朋友同事碍于脸面不得不配合的时候,就已经构成对正当竞争的扭曲。本来孩子与孩子间的公平竞争,异化为谁家家长人脉更广面子更大的比拼,乃至成为一种人情绑架。而且很容易诱导学生投机取巧、助长功利之心。
当足够多的人对朋友圈票选这种事趋之若鹜,且相关规范几乎空白时,投票产业化几乎不可避免。比如一些投票链接中,除了单纯的“投票”,还附带“礼物”或“票券”一类的功能,这些“礼物”“票券”对应不同的票数,花钱购买就能刷票,花的钱越多,票数当然就越多。如果嫌这样不够过瘾,还可以找刷票团队刷票。当人情绑架不够用了以后,朋友圈刷票终于变成一门“生意”。
从评选活动的主办方到地下刷票产业,整个链条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极易形成安全隐患。当家长为了投票把家庭信息,乃至孩子的身份、姓名、就读学校、个人照片等提供给后台,若有不法分子获取这些信息,极易被利用于精准诈骗等犯罪活动。
总的来看,浙江省规范儿童网络评选的做法确有启发意义。规范并非封杀,按相关通知要求,有需要的评选仍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这样一来,将网络投票活动纳入监管范围,除了对安全性作出更好的保证外,也将有益于网络投票的健康发展。
深圳晚报评论员 李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