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已结束。
与往届不同,今年3月,为了让高考回归到基础教育本质,教育部发文提出“全面取消体育、奥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自此,奥赛加分项目告别了高考舞台。
5月19日,一培训机构计划在无锡市滨湖区金融街组织承办的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被无锡市教育局紧急暂停。早在3月,无锡同其他各省市一样,在教育部印发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后,明确了“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或变相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测试、竞赛等”。
而另一方面,新政之下,同在5月下旬,清华大学在首次公布的“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招生文件中提出:“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免试,无需参加高考即达到清华录取要求”。
对此,有观点认为,国家层面取消奥赛获奖加分,是治理全民奥赛,防止家长只为政策性加分不顾孩子兴趣培养,而大学自主招生关注奥赛获奖学生,是由大学来评价学生的特长与大学的招生要求是否吻合。因此,学生对待奥赛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功利,需要根据兴趣发展特长。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尹小健表示,今年教育部全面取消体育、奥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能够让高考回归到基础教育本质,各教育阶段的育人方向也将从“单纯育分”调整为“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有助于从起点上实现“减负”。
6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澎湃新闻,此前由于加分权多数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如果行政权力难以有效监督,就可能衍生出腐败。从长远来看,全国高考招生选拔录取也应尽快建立起多元化评价指标,破除行政机构作为招生主体的模式,由高校和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主体通过专业、可信的标准去全面评价申请进入该校的学生,“这才是高校招生的常态”。
全面取消五项高考加分项目,奥赛加分退出高考舞台
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发展素质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科学选拔人才——教育部部署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公告,其中明确提出“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对比教育部2017年与2018年的两份《普工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即可发现,2017年《规定》中第44条的六项加分内容在今年的通知中被完全删去。这也意味着2018年全国性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将彻底退出高考舞台。
其实早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验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同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明确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并要求各省市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使用范围。
经此,2015年,河南、甘肃、辽宁等各省教育厅纷纷发布通知,调整高考加分方案。例如2015年3月27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河南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称,取消上述五项高考加分,已经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高考加分政策中相对客观的部分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及扶持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扶持性加分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其2015年发表于《凤凰周刊》的文章《为什么必须取消高考加分》中指出,有学者将我国的加分政策大致分为优先录取(1950-1976)、降分录取(1977-2000)与加分录取(2001年后)三个阶段。到了2001年,则不仅规定了降分投档的对象,还新出了加分政策,列入加分的对象有:(1)省级优秀学生;(2)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3)高中阶段省级及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获得者;(4)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考生(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
其中,从2001年开始,奥赛成绩正式被列入高考的加分项目中,全国奥赛前三名获奖者最高可以获得20分的加分。但随着不少中小学将奥数成绩作为小升初和中考的入学条件,一些原本对奥数毫无兴趣的学生迫于升学压力,也被送到奥数班学习,家长同样不堪重负,甚至当各个地方政府也开始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后,奥赛仍旧热度难减,为舆论所诟病。
对此,储朝晖对澎湃新闻表示,由于加分权控制在行政部门手中,如果行政权力难以有效监督,就可能衍生出腐败,对教育公平造成损害。“减少加分,让高考招生进入法制化和专业化的轨道。从长远来看,可以破除行政机构作为招生主体的模式,由高校作为主体通过一定程序遴选的专业团队,去全面评价申请进入该校的学生。”
高校招生获更多自主权,“奥赛”生仍受青睐
新政之下,虽然取消竞赛、体育特长生等加分已成定局,但目前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其中,公众尤为关注的“奥赛”成绩含金量甚至趋高。
比如201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报考条件之一就是“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清华大学也要求报考者“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具有学科特长,且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突出”。
而今年清华大学首次公布的“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招生办法也提出入围学生中,“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免试,无需参加高考即达到清华录取要求”。由此可见,即使不能够在高考中直接加分,奥赛学生在高校自主招生阶段依然备受青睐,奥赛成绩仍然是大部分一流院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3月21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新京报》发表的《取消奥赛加分与北大清华招“奥赛班”,不矛盾》一文中提到,高校自主招生提出的这些奥赛获奖条件并不是“顶风作案”,而是让奥赛回归本身的价值。“取消高考奖励加分后,并非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综合素质发展,而是把这些奖励项目纳入到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改革之中。国家层面取消奥赛获奖加分,是治理全民奥赛,防止家长只为政策性加分不顾孩子兴趣培养,而大学自主招生关注奥赛获奖学生,是由大学来评价学生的特长与大学的招生要求是否吻合。根据自主招生要求,学生对待奥赛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功利,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特长,以特长选择大学和专业。”
他表示,取消普适性加分,让渡到个体高校降分,这相当于教育主管部门行政权力的下放,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这也是国务院新高考改革核心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一种体现。
当前高校开展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等项目,其宗旨就是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近些年的实践表明,自主招生不仅提升了学校的自主权,也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3月23日,新华网的一篇名为《“五项加分”全面取消 高考更趋公平》的报道中,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尹小健表示,高考加分政策历来备受争议,此次教育部全面取消体育、奥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能够让高考回归到基础教育本质。包括全面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后,诸如“补习热”“奥赛热”等乱象可以得到遏制,各教育阶段的育人方向也将从“单纯育分”调整为“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有助于从起点上实现“减负”。
该报道中也有教育界人士提出,高校自主招生作为重要改革试点工作,应该继续深化探索,在给予一流大学更多招生自主权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规范高校对特殊人才的选拔,使得招生录取过程阳光透明。
来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