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 福建省高考综合改革“怎么改”“改什么”?近日,在高考综合改革与福建教育新征程论坛上,省教育厅给出了答案。2021年起,我省高考科目为“3+3”,语数外必考,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由学生自选;今后福建将减少录取批次,适时合并本一、本二批。
高考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和平总结了四大特点:它“最全面”,涉及教学、考试、招生、管理等各个环节;它“最系统”,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层次;它“最深刻”,要突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文理分科”“给学生与高校自主权”等热点难点问题;它“最困难”,要平衡社会关注公平、基础教育关注育人、高等学校关注选才、考试招生机构关注简便安全等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
三门等级性考试 考虑大学专业需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就是俗称的“新会考”,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是毕业的依据,过去只要考10科,现在要考14科,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每科有两次考试机会;而等级性考试是高校招录的依据。
考生选考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时,除了根据自己的兴趣之外,还要看自己要报考大学的专业要求。高校会根据专业要求和自身实际,从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提出0~3门科目要求,为精准选才提供更大选择空间,高校会提前两年公布要求。
举个例子,福州2018级新高一学生小米,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数学成绩也不错,他未来想当一名软件工程师。最终,他确定了自己的高考选考科目:物理、化学和地理。因为他发现大学专业里对科目要求最多的就是物理和化学,为了报考专业时有最大的选择机会,他选择了物理和化学,另外一门选择地理,则是因为喜欢。
上海教育学会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尹后庆认为,高考综合改革首先改变教考关系,由“考什么教什么”走向“教什么考什么”,注重加强考试命题改革,着眼提高难易程度的稳定性和对课程标准的适切度。
减少录取批次 适时合并本一本二
本次论坛上还透露,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也将改革。福建未来将减少录取批次,适时合并本一与本二批次,探索适合我省实际,具有福建特色的投档录取模式,增加志愿填报数量,充分满足考生志愿需求。高校依据高考总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尹后庆介绍,招生录取改革扩大了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为学生分类发展和高校特色办学创造了条件。改革的选科要求和“院校专业组”推动高校用好高考改革红利,驱动高校招生由“被动收档”走向“前置引导”,合并本一、本二批激励了高校招生录取由“三六九等”走向“特色为王”。
福建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应贵勇表示,选考科目执行后,未来生源结构将从“二元制”变成“多元制”,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果还是停留在“二元制”,就无法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高校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对策研究。同时,进行专业的改造升级,从个别专业画地为牢转变为按大类招生。
2020年取消高职单考
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选拔培养特点,对普通高校和高职教育采取不同的选拔方式。福建中职生的高考于去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改革。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中职学生起,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招生录取方式,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201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考核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后,不再组织实施高职入学考试。
也就是说,2020年就没有高职单考了,中职生考大学,参考的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类似普高会考)、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成绩=“3+3”
根据教育部总体部署,2018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入深入推进的新阶段。福建2018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是首批进行高考综合改革的学生。
未来,福建新高考成绩=“3+3”,作为高校录取依据。前面的3指的是,2021年起,我省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后面的3指的是,学生自主选择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作为高校录取依据,可选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