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用考网>教育要闻>高考>上海最牛中学之父唐盛昌:我们如何培养最强的孩子?|重磅

上海最牛中学之父唐盛昌:我们如何培养最强的孩子?|重磅

高考 | 用考网 2017-08-08 11:18:01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唐盛昌

  之于上海教育界

  毫不夸张地说

  犹如扫地僧之于武林;

  亚里士多德之于几何;

  爱因斯坦之于现代物理。

  从事国际教育报道这些年,我不断地从各种渠道听到这个名字:家长们口中的“唐校长”,校长们口中的“老唐”,记者们口中的“唐老”,直到厚着脸皮最终加到了传说中的唐校长的微信,居然发现他自称“大唐”,唐校长的面貌终于变得立体而清晰起来。

  “唐校长是上海基础教育的宝贝。”此话出自市教委领导之口。有多“宝”?上海普教系统里的优质学校:上中、华育、上宝、张江、星河湾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全都跟唐校长有关。

  不仅如此,作为上海市首批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的“导师”,唐盛昌还培养带教了一大批名校长。很多人如今都已成为上海的特级校长。

  翻开唐盛昌的履历,最耀眼而传奇的就是他担任上海中学校长的这24年。

  1989,临危受命;

  1993,创立上中国际部,在全国开公办学校试水国际课程的先河。

  24年间,把当时处于历史低谷的上中转变为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之首;

  高考成绩连续10多年保持上海市总分第一;

  曾有连续9年获世界奥数金牌的记录。

  上海中学本部和国际部的海外升学率更是遥遥领先,成为家长心目中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在国际教育领域,唐校长的头衔也一大串。挑几个重要的讲吧,他是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也是囊括了前文提到过的华育、上宝等牛校的“禾佳教育联盟”主席。最关键的是他曾是“国际文凭组织校长委员会”的亚太地区校长代表,可以说对IB这个组织和课程的理解,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这也是为什么,唐校长在71岁退休之后,创办的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立刻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星河湾的创办,可说是弥补了上中国际部只收外籍学生的缺憾。教中国学生上国际课程,又要同时兼顾学生的中国背景,从而实现真正的“中西融合教育”,业内人士都知道,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有多难,因此也有多可贵。

  星河湾办了4年,明年即将迎来第一批高中毕业生。据说,这批刚刚升入高三的孩子,早在高二时就取得了全年级数学AP满分的成绩,听说过单门AP满分的,还没听说过全年级满分的,唐校长说,这个成绩连他自己都吓一跳。

  4年后,74岁的唐盛昌又要出发了。一所位于上海金山区的杭州湾双语学校即将启航。这次,媒体要抛给他的问题该从“星河湾双语和上中有什么不一样”,变成“杭州湾双语和星河湾双语有什么不一样了”吧?故而有幸,我们见到了这位教育界的传奇人物,并洗耳恭听了他对国际教育的十问十答,精彩之处甚多,忍痛割爱,做了删减,以飨读者。

  本文全部配图除特别标明外均为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实景拍摄。

  

  1问 / 国际课程选择

  Q、现在国际学校这么多,家长都比较头疼的是,怎么选国际课程?

  先要说说背景。我1993年创办上海中学举办国际部,从此开始了解国际上最高端的课程。实际上现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课程,一个是IB,一个是美国的AP,一个是英国的A-Level。

  这其中,IB是最完整的课程体系, A-Level、AP都是考试科目。

  如果要把A-Level,AP作为一个教育体系,它就应该包含课程体系加上考试。AP就要加上美国课程,因为美国的课程每个州又不一样,所以AP的课程概念比较不确定。英国的国家课程就比较确定,所以看A-Level模式的学校正宗不正宗,你就看它有没有GCSE英国课程,做A-Level前面一定要有GCSE做衔接过渡。

  现在在国内,一般在高中阶段做国际课程可以,但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做纯粹的国际课程,其实风险很大。包括现在一些学校在小学阶段就上MYP、PYP课程,这实际上违背义务教育法。

  所以闵行区教育局专门委托我这里对闵行区的义务教育阶段进行诊断,第一个标准就是不允许冲击国家课程的主体地位。那么反过来看,其实现在国际课程对我们中国家庭有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家长看到了国际课程有利的地方。如果有一大批家长有这样的感觉,就势必会把中国课程和国际课程做一个比较,实际上两套课程背后是整个教育指导思想的巨大差异。

  

  2问 / 中外课程比较

  Q、国际课程和中国课程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国际课程的特点是“扬长平短”,国内课程是“抑长补短”。

  高考现在改革了,中考现在还没改。假如你的孩子英文能考145分,但是数学不行,家长肯定觉得要补数学吧?这个评价的逻辑就是:数学是你的短处,你要想有个好分数,就必须要强化它,你不补短,中考就淘汰。所以这种中考的导向从本质上就是把你的长处抑制起来,把你的短处拼命地补起来。

  而如果你思考一下,人现在在社会里,安身立命的是什么?你的长处还是你的短处?——绝对是你的长处。而且往往是一个长处就够了,短处是没用的。从这个角度讲,国际教育对我们第一个冲击就是:你到底是扬长,你还是补短?而且我们的教育里过度强调补短以后,你的强项也强不到哪里去了,因为你永远都在忙着补短嘛。

  抑长补短,还是扬长平短,这就成为一个尖锐的教育思想的冲突。实际上很多的家庭就感到,为什么我的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反而好了?因为他扬长平短了,我们的(传统教育)为什么不好呢,一天到晚叫他补短,补短他不喜欢,本来就是我的短,拼命叫我补,我越念越没劲,越念越差,到后来厌学、抵抗,各种问题都来了。

  

  3问 / 课程体系支持

  Q、扬长平短和抑长补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但是我这里另外说一句话:扬长平短也好,抑长补短也好,都不是理念的问题,而是课程体系的问题,没有课程体系,理念就是空话,就是瞎说。

  怎么能够真正做到扬长平短?答案就是课程的选择性。没有课程的选择性,你不可能扬长平短。扬长平短弄得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的严重偏科,需要一个平衡,在这个背景下,我在星河湾又提出了学科群的思想。

  学科群的概念是要求学生必选几个大的学科群。一般选的是6-8门:母语、外语、数学、实验科学、人文科学、艺术、技术,后边3门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和组合,这有点像IB课程,把活动、体育、CAS(Creativity、Action、Service的缩写)这样的项目都涵盖了。学科群里面的学科你每一个都要学,但是每个学科群里的学科可以分层次,有的可以是低水平的,有的可以是高水平的,有的是大学水平的。所以课程选择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就是可以选学科,可以在同一个学科里边选水平。

  这次的高考改革,实际上已经在做这个事情。像6选3也好,7选3也好,实际上就是选水平。不是说这六门课不学,是都要学,但是是两种不同的水平,一种是选拔性的水平,一种是及格性的水平。我在教育部讨论高考改革思路的时候认为这一个思路是正确的,包括北京现在已经出台的中考改革,也沿用了同样的思路。上海马上也要出台相似的改革。

  这样一来,国际(教育)第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扬长平短,这个思想在我们传统的课程是没有的,传统课程的思路是抑长补短——它也是有课程体系支撑的,就是规定你14门学科一定要学好,所有的学科都是一个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话就不及格,所以你非得要补,而且你要选拔性的考试的话,还是设置四门学科,我觉得这个思路有缺陷。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扬长平短是多维考虑的,抑长补短是一维的,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作为一个教育者去看,这两种教育思想的冲突,你必须要解决。几年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开星河湾双语学校?实际上是做了非常深入的国际比较以后得出的这个结论,我并不是说要在中国大的范围里面马上去改变,这个改变不了,国家太大了,但是有一部分有这个需求的家长,接受这种理念,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往这方面走的,这就可行。

  国内教育,上海中学是上海最高水平;国际教育,上中国际部也是国内最高水平,两所学校都是我做的,两套体系我都比较过,我清楚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最本质的区别。所以说无论是星河湾也好,杭州湾也好,它的一个大的思路就是让学生的长处充分发展。

  

  4问 / 学科教育质量

  Q、到底什么是教育质量?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学科教育质量。第二个是非学科教育质量?

  到底什么是教育质量?我们不从大的概念说,就先从最基本的学科的教育质量来说吧。

  英语

  比如英语,什么叫英语的学科教育质量高?英语中考满分,高考也考高分,就英语水平高了?不会开口的学生到处都是啊。一门语言的作用,首先是communication,你没有那个交流,你不能够用英语表现和表达自己,有什么用?实际关于这方面的笑话很多,我曾经给上中的外教做过我们中考英语的卷子,外教的评价不高。包括英国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居然过不了我们的大学英语六级考。那到底是他的水平不行?还是我们的卷子不行?这个现状是非常实际的。

  那么,现在家长们普遍对孩子的英语水平有一种新的期望,对学校而言,也就需要一个新的质量观。实际上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学得很苦,学得很累,但学出来的英语一塌糊涂。

  中国孩子最突出的英语学习问题,第一,语音语调,发音是中国口音;第二,开口不行,表达不行。那么这个对英语教育新的质量观,我们到底是以分数做标准,还是以英语的真实能力来做标准?不言而喻。

  以上我说的英语水平还只是从纯语言的角度讲,我还没有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也面试过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问他们英语作品看过哪些?大部分人都只看过17、18世纪的英文著作。看过20世纪以后作品的都很少。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英语教育,就是要做世界水平。怎么验证?很简单,比如星河湾1年级的孩子,学1年以后带到国外去,能跟当地人流畅自如对话,而且语音语调绝对漂亮。这就是英语真正的质量观。

  我们一直在埋怨,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不满意,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把英语教好呢,实际上我们有一连串的具体方法和实践,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这个也不是拍拍脑袋就出得来的,关于这个话题,以后还可以再讨论。

  语文

  再来说“中文”,什么叫真正的中文水平高?我觉得教中文可以分三个层次,就从最基本的一篇文章开始,如果你要教孩子——

  第一是客观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考试,可以分对和错;

  第二是主观性感受,这个是没有标准的,一部《红楼梦》,喜欢林黛玉的人一大批,不喜欢的也有一大批啊?如果我们现在把主观性感受的东西也去搞标准答案,那不就搞坏掉了吗?

  第三个层面,中文是种表达,就是会把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口头的也好,书面的也好,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所以我们就提出来低应试背景下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本源。在星河湾,就是把这个应试的压力减下来,不要总是围绕中考考试,而是当成语文教学学科来教。

  数学

  第三个,数学。(给大家介绍个背景:唐校长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老师出身,讲数学,可能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话说回来,从数学真正好的教学质量观来说,我认为中国的数学是最强的。中国的数学质量观跟国外的数学质量观还有点不一样。

  一个是对数学学科的一种高度的理解,另外一个是数学学科跟实验科学不一样,它是以抽象作为特征的,它对人的思维能力培养有重大作用。中国的思路表现在哪里呢,比如国外的平面几何是很很弱的,但是中国的平面几何始终坚持放在的重要地位,平面几何本身,从它在数学里地位、价值来说,随着科技发展,它的价值已经不高了。但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严密性,思维品质的提升,它是有很大作用的,正因为这方面我们坚持了,才使得中国的数学教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我感到这个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说到数学真正的质量观,关键是要更强调数学的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过难过繁的数学不需要,实际上是永远用不到的,但是对数学的基本规律要掌握。数学学科也在一直变化,例如计算机出现以后,数学里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就降低了,中国传统里强调了大量计算能力,笔算、口算、珠心算等,现在这个能力受到了挑战。

  另外,我们也有些跟不上的地方,因为我们强调的数学比较多的是确定规律的,而数学里或然率、概率性的这一块内容,我们是比较陌生的。而对今天科技的发展来说,实际上数学学科的要求越来越高,最近我们不是发了量子卫星吗?我们对量子力学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有点弱。

  刚才讲的语文以及英语它是文科的,但是对实验科学和数学学科。这里要搞清楚,数学学科和实验科学是两码事,实验科学的特征是实验,而数学是比较讲规律的,所以现在国外的严格分类,数学和物理、化学、生物是分开的。不是我们过去老说的数理化。

  我们做过比较,国内高中理、化、生的学科内容,跟AP、IB相同学科相比,重合度只有20-30%。你去看一样的美国高中物理课本和中国高中物理课本,内容几乎完全不一样。

  我们的内容更偏古典,而AP、IB的内容非常现代,不止是科技界不断出现新的理论和流派,而是对整个学科的理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所以什么是数学和实验科学质量观?核心就是从这一门学科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出发,有一个现代的理解和和现代的解释,并且贯彻和渗透到学科的教学里面去。

  我们教授的内容,不仅要保留我们国家好的,例如数学平面几何的这种内容,也要把学科上面国际公认的、现代理解的思路整合进去,这就是我们对学科教育质量的理解。

  家长要什么?也是这个学科要符合现在历史发展潮流的内容,并不一定是以分数为代表的内容。

  现在的奥数就是“超前无序”学习

  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上海有资质教奥数的老师不到一百个,现在外面教奥数的那些老师如果拿到真正的奥数题,很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而且我敢说95%以上(的老师)6道题目绝对做不出2-3道。我为什么有资格说这句话?因为上海中学是全国唯一的一所从2008年开始连续9年都拿世界奥数金牌的学校,我退休以后还在继续拿金牌,而且其中好几个学生都是满分。

  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全民的奥数乱象了。别说小学了,幼儿园大班都开始上奥数班。现在的奥数培训其实就是一种“超前无序学习”。

  我随便举个例子,现在奥数培训里面有种题型是数小方格,横着几条线,竖着几条线,让你数一共多少个方格,真的让孩子去数,是很难数的。但这其实是一个最简单的排列组合题目。横线几条,乘以竖线几条,答案马上就有了。学了排列组合以后,这是最最简单的题目。学奥数,就学死了,学生花这么多脑筋去学这些干什么?而且排列组合是高中的教学内容,你把它放到小学里去,这不是开玩笑吗?

  所以它不但是超前,而且是无序的,东抓一个,西抓一个,把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都给弄没了,大家知道,数学是最有系统性的学科,把非常漂亮的,永恒的,充满美感的数学全都弄得支离破碎了。所以这真不是奥数,这个问题是非常大的。

  另外,奥数学得好?就代表数学学得好吗?这完全是瞎说!(鼓掌)这样反而把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都弄没了。这种全民奥数真的是很不好的事情。奥数适合真正有数学才能的孩子,实际上奥数大赛拿金牌的孩子,后来在数学方面做出贡献的还是是不少的。

  

  5问 / 非学科教育质量

  Q、学生非学科的素养如何提高?

  接下来第二个大的问题就来了。一个人的发展,终究不只是学科教育。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只有学科教育,那这个教育绝对是失败的。因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个人的真正的发展。

  我个人感觉,我们现在应该更强调的是个性、差异的发展。世界上对中国教育最大的批评是什么?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我们确实存在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不能这样做,而是要把学生的个性,每个人的差异性反映出来。我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这个是要发展出来的。

  像美国提出的“21世纪技能”里面,它都是包含了新时代人的个性、人的发展等新的理念,包括它的思维选择。但这些单靠学科是培养不出来的。所以我必须要有另外一套体系——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种各样的项目来把它做出来,这就可以培养一种非学科性的素养。

  比如说如何规划自己人生的问题;比如说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问题,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分析。这些都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的,包括思维方式的改变,包括学习的理论都已经变化了,这些东西我们都应该放到教育里面去。

  所以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学科素养的培养,还有很多非学科的素养,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孩子在高中阶段,他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基本相同,也有差异的。“个性”就要求必须要有个选择性的课程,而且它必须可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完全相同的知识结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这种教育的新的思路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这就是时代的变化。质量观变化了,如何育人,思路变化了。例如高中物理我就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一周学两节就可以了,基本的道理你要知道;第二个水平是较高水平的,第三个水平是AP(大学)水平的。这样就可以扬长了,而且也平短了。而且学的东西是适应现代的教育质量观的,包括学科的质量观跟人的发展的质量观。

  你把中国教育跟国际教育比较以后,没必要去批评中国教育,也没必要说西方教育哪里哪里都好。我们有很多我们好的地方,他们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这么一分析,关键的差别在哪里?就是教育质量观的差别。

  家长需要什么东西,就是我学到的东西,是你一生都能受益的东西。那我就提供这些东西。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健康地发展,幸福地发展。你要有压力,压力也不能过重。

  健康包括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我一天做2、3小时的功课,这是客观的衡量标准,又比如我一天谈2个小时钢琴,你说算不算负担?实际上弹钢琴是很枯燥的,不喜欢的绝对是负担,喜欢的就是享受。我们传统的教育思路考虑问题往往只从客观出发,不从主观考虑。

  我在上中专门做过调查,有的学生说,我一天不做几套数学难题,就浑身不舒服,因为他喜欢。所以很多情况下,包括学科的选择也好,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客观因素,比如说孩子的学习时间,不能太长。另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是不是喜欢,是不是学得开心。但是除了健康、开心,校园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现在为什么很多孩子不开心,也是这个原因。人文环境体现在学校对孩子的态度,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同学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不好,缺乏对学生基本的尊重,给人贴标签等等,那这种人文环境我很反对。

  这里再总结一下,我们的教育观就是:

  我们的教育观

  第一、孩子来,我要扬长,短处达到平均水平。保证你的长处更好发展。

  第二、我们的教育质量观是完全现代的。要真正学到东西,而且是到社会上真正能用得上的。

  第三、不止是学科学习,而是人的全面发展,你的活动能力,你的心理素质,你的21世纪技能,你能够跟人合作,能够跟人共事,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得很好,这样的一整套育人的思路。

  第四、提供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学生能学得开心,能够健康发展。

  这些说起来没有什么稀奇,都是我们提倡的,但恰好是现在的教育里很多都做不到的。

  

  6问 / 真正的国际化

  Q、您经常说,国际教育这条路,要让学生“出得去,回得来”?

  这就是一个世界化和中国化的问题。30年前,中国孩子出国念书只能靠奖学金,绝大部分家庭没有能力承担学费;但是今天的很多家庭都能够负担了。所以今天出去的孩子都家庭有经济能力支持他去学习的。这是一个大的变化。

  第二个大的变化,现在的很多家庭,大部分都希望孩子学成回来,实际上现在你去看,很多的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出得去,回得来。

  现实情况是出现了一批孩子,念了大学回不来了,回来以后觉得不舒服,又走了,或者成为“海带”。那么我们就不能让这些孩子回来成为这种情况。“海带”的原因第一个是叫“中不中,洋不洋”,中国的一套看不顺眼,西方的一套又没有学会,所以两方面都不接受;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人是社会人,需要有社会关系的连接,但是孩子出去以后很多关系都没有了,回来谁都不认识,圈子也没有了。还有一个是中国文化的根没有了。对中国文化里好的东西,他也没有很好的理解,他不认为自己是真的中国人,这个价值观就出现了问题。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海外回来都是“海带”,很多人也发展得很好。我的建议是——

  怎样才能出得去回得来?

  第一,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你都要有深入的了解,摆正它们的位置。

  第二,学习平台不能丢,高中同学、初中同学,你沟通的圈子要继续保持,你出去了以后你要考虑到我还要回来,所以这些来往你是不能断掉的。

  第三,中国的根是要强化的,很多中国的观念是很重要的,不能乱来。

  所以我说的“出得去,回得来”,这是我们现实的需求,这个现实的需求不是喊个口号,我必须要有具体的载体来承担这个任务。

  刚才我说的同学的平台,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是不会丢的;对东西方文化的正确定位和理解,我们做得很好;我们叫做双一百,100%初中的学生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100%的学生合格。这样就对中西方都理解得比较准确,比较深刻。所以“出得去,回得来”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一系列的手段来保证学生能够出得去,回得来的。

  

  7问 / 双语教育

  Q、双语教学可能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课题,会不会出现两种语言都学,但两种语言的深度,或者思考的深度都很难到达某种高度?

  其实,中国解放前就有双语教育了。当时很多课本都是全英语的。所以你说的这个问题不符合历史事实。那为什么以前这样的双语教育,没有影响人的思维,反而出现了很多两种语言都学得非常好的大师?

  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全英文教学的老师有一批是外国人,也有很多学科的老师是中国人,所以实际上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真正的双语教学完全由中国人来做是做不好的,因为中国人他不可能了解它的重点,真正双语教学单用外国人来做也做不好,他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所以我们中国孩子到美国去以后,中文水平会下降。所以你双语教学要取得成功,你必须要有两个语言都是母语的老师结合在一起往前走,才可能成功。

  双语教育,所谓的课程比例不是绝对的,环境才是绝对的。

  星河湾现在的做法就是包班制。小学到三年级,是一个中国老师加一个美国老师带班。中国老师说中文和英文,孩子跟美国老师是全英语交流的,那么他英语肯定是标准美国语音。但是美国老师他不知道你中国孩子的思维,有时候他很不能理解中国孩子的表达,但是另外一个中国老师是了解的,他特别懂这套,他是了解的,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是中国模式跟美国模式高度紧密合作进行的英语教学,在这种特殊的模式下至少从我们现在三四年的实践下来来看,孩子英语非常棒,中文也非常棒。

  现在很多学校对双语的认知很浅,有的认为中文课程加点英文就叫双语;有的认为是中文讲讲,英文讲讲也叫双语。我们认为的双语都是要非常母语化的双语。

  在星河湾,我可以这样讲——

  第一年先解决孩子的语言,家长能感到孩子的英文进步很大;

  第二年就看孩子的中文,你的中文是不是学得地道,中国普通孩子应该掌握的中文你都掌握了;

  第三年看你的运算思维,既要用美国数学课程的思维来衡量,又要用中国数学课程的思维来衡量。

  双语教学必须回到两个前提——

  第一,必须是在母语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老师的母语必须要是中文和英语。

  第二,必须是两种语言的老师高度融合。必须要满足这两条的双语教学才是有可能成功的,不满足这两条基本上不会真正地成功。

  接受国际教育,它实际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了解与沟通,第二次层次是借鉴,第三个层次是创新与发展。你要跟国际交流,你停留在哪个层次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你念普通的初中,你到国外去留学,了解与沟通,完全没问题,如果要达到更高的层次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比例比较低了。要到合作的层次,很多东西是达不到的,比如生活习惯、礼仪,你没办法融合,或者你没到那个母语水平,人家讲的笑话你听不懂。实际上路是都走得通的,但是你要达到多少高度,就有差别,要达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不难的,要达到第三阶段是很难的。

  8问 / 国际学校热

  Q、如何评价现在雨后春笋一样的国际学校开办热潮?

  我就这么说,我做的所有的事情,真正最后成功的都是做了十年以上的。最后的验证还是只有通过时间,现在看毕业生,还只能看到高中毕业后进大学,定论要看什么呢,要看他工作以后。你说你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校长,只能说明你在任期间,你的升学率有多高。真正能成为定论的是你去世以后,你的学生能有多少成为人才,影响社会的人,这才是最后说得清楚的,你说呢?

  9问 / 幼升小选拔

  Q、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好像从“幼升小”就开始了。这个阶段选拔孩子,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吗,如何判别?

  有区别的。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面试的时候,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个是你学会了什么,一个是你能学习什么。这两个是不同的角度,很多学校选学生选什么,他选的是你学会了什么,比如你提前学了英语了,英语当然要比别的孩子好一点,但是不是意味着你的语言能力就比人家强?不一定。所以我们更应该考察的是孩子学东西的悟性怎么样,包括你学习的快慢,包括你理解的深度,包括你理解的正确性等。小学跟初中、高中不一样,对小学生来说学会了什么并不是最核心的,而是要看他的学习能力,他学习的悟性比已经学会了什么更加重要。

  

  杭州湾双语学校的模拟图

  10问 / 星河湾与杭州湾

  Q、明年即将推出的杭州湾双语学校跟星河湾双语学校有什么区别?

  首先,星河湾太热门,考的人太多,只能好中选优,结果就变成学生的平均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如果考虑人的发展的话,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就并不完全或者由他的平均水平决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十名现象”,一个班里发展最好的学生,往往是班上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为什么?因为将来在社会里人们衡量他的高度不是以平均水平来衡量,而是他某一个领域的最高水平来衡量的。

  所以我们开办杭州湾双语,就是想从如何培养那批平均水平可能不那么高,但是在某些领域的潜能非常强,非常有悟性的孩子。怎么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很有可能有一批对科学对人类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就出自里面。

  (问:那会不会以后杭州湾的名气也越来越响,它的平均水平也逐渐变高?)

  肯定会这样。但是现在至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不只是用平均水平来衡量你,我还要根据你的优势潜能来衡量你。通过杭州湾的实践以后,将来我会把优势潜能选拔的这个权重越来越加大,而且以后也会影响到星河湾的录取。所以如果说两个学校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优势潜能上。

  我感到这也是是我们教育的一个好的趋势,因为我们过去已经习惯于用平均水平来看待学生,来评判学生的好坏,但是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实践,还能看到孩子的优势潜能,这也是我们要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明年星河湾双语即将迎来第一批高中毕业生。现在他们刚刚升入高三,现在已经心太定了。为什么呢?第一,现在高三绝大部分同学, SAT的成绩,按照老SAT都在2000分以上(总分2400分);按照新SAT都在 1400-1500分(总分1600分);第二,托福,基本都在100分以上,最高分120分;第三,大部分同学手里面都已经拿到了2-3门AP的满分5分。我们全年级一共有92个同学考数学AP,全部拿到满分5分;46个同学考微观经济学AP,45个拿到满分5分,1个4分。这个成绩我看了都感到吓一跳啊。

  “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的话或许可以理解为:“学校不是一个加工和生产知识容器的工厂,而是一片能让青春的生命自由、健康绽放的绿洲。”

  在采访的最后,听到上海星河湾双语的第一届毕业生即将取得的优异成绩,身为家长的我们可谓喜忧参半,为星河湾喜,也为自家孩子明年“幼升小”考星河湾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而“忧”。而明年秋季,金山杭州湾双语学校即将招生的消息,绝对是个让家长们激动的利好消息。最后,就让我们先睹为快!

  金山杭州湾双语学校

  

  继华育中学、上宝中学、张江集团学校和星河湾双语学校之后,位于金山工业区,明年秋季开始招生的上海金山杭州湾双语学校将是唐盛昌领导的教育管理团队禾佳教育联盟开办的第五所民办学校。唐校长透露该校沿用星河湾双语学校融合中西、培养“中国核·世界流”人才的教育理念,在低年级施行中外教包班制,要求中外教合力,高度协作、共同承担班级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文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贯穿于12年制的教学。“我们学校就是要形成学生深厚的中国情怀、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拨打金山杭州湾双语学校的招生咨询电话021—64551324做进一步了解。

  国际教育圆桌∣爱娃

  “爸爸真棒 ·国际教育圆桌”的主持人爱娃,是混血娃妈,资深媒体人,某国际教育刊物前主编,国际教育研究爱好者,她认为所有关于教育的追问都会回到我们的自身。

<延伸阅读>

  您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标题,见爱老师在国际教育园桌栏目上对更多国际教育基本问题的解读:

  《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先绕过这些大坑再说》

  《国际学校选英式还是美式?课程&学校深度分析贴 》《国际教育究竟贵在哪?贵得值不值?》

  《要有多少钱才能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

  《听说国际学校土豪扎堆,攀比成风?》

  《拥抱国际化教育,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先》

  《如何探校?专业人士传授秘籍,教你把学校看得明明白白》

  ◎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 如果觉得我们还不错,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对本文有共鸣还是有异见?欢迎填写留言来聊聊

  • 标签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