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很多人问过到底什么是聪明,在你眼中什么是最强大脑?我们也强调高考(精品课)选择聪明的孩子,很多时候聪明的孩子没有发挥这种能力,或者很聪明的孩子高考反而考的不好,不够聪明的孩子努力反而考的不错,到底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智力?
第一类聪明人的代表是约翰纳什,是数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如果我要测量他肯定是智商很高的,也符合普通人对聪明人的看法。
第二个是小野二郎,是国宝级的大师,做寿司很厉害的人,他做了一辈子寿司,15岁做学徒一直到现在,做寿司像艺术表演,好像不太符合中国人传统意义标准上的聪明,因为只是做寿司的,但是他的能力来自于长年的经验,长年的练习,这个其实也是有一种聪明,这是我们教育没有意识到的。
第三个人是巴菲特,他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人,但是是每天做出最正确决策的人,他的特点是理性思考能力,善于权衡各种模糊的不确定的信息,各方面的信息,不受以前偏见的影响,不受他人观点的影响,善于做决策。
脑科学对心理学来说分三类,一类是天赋的高智商,二类是后天长时间的练习,第三类是理性的反省能力。
教育和智商之间的关系
神经智力,翻译成大家比较熟悉的话就是智商,强调有效性和准确率,最受影响的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经验智力,后天不同领域长时间经验积累,高考非常依赖于这一部分。第三类理性智力,很多需要做决策的人,比如职业经纪人,比如巴菲特这样的人,比如做决策的人,包括思维的策略,还包括积极的生活态度。
有些人是比较悲观的,有些是比较乐观的,比较乐观的人善于调动自己的大脑资源,一直在一个事情上奋斗,我们见过这样的学生,有些容易受挫折,积极的态度我们一般不归为情商,情商恰恰是心理学不太认可的,还有就是自我监控和管理。
我们希望了解自身的能力,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这是一种高尖的能力,我们希望有一种自省的能力,根据当时的情况有策略,有针对性的调整,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
大家关心最多的是智商IQ,到底怎么看待智商?这是最全面智商的一个模型,是CHC模型,其实人的智商主要是在画面上这两种智力上,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记的多快,记的多牢和模型运算能力。晶体智力,就是后天获取的知识积累各个领域特定的知识,包括你的阅读能力、文字能力,这些都放在晶体智力里面。后边是加工速度,聪明人和不聪明人其实差别就在快慢上面,在加工速度上,这个加工速度可能是一般思维的加工速度,也包括感知觉的速度,甚至包括了运用的环节。第四种是感知运动能力,把感知运动能力加进去,主要都涵盖进去了,核心是前面两位。
我们培养学生的时候最在乎就是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作为教育者是不是能够提高他们的智商,提高他们的神经智力。
首先,要强调遗传的作用。作为老师都知道,学生天生是不同的,基因决定智商大概一半。一般来说,父母平均智商和儿女智商之间相关系数是0.42。
为什么天生占一半,后天占更多?相关系数相当于两个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比如X轴上划的是父母的平均智商,Y轴上是子女的智商,数据有很大的变动性,假设变动性大到可以从这里到这里,这就是后天的教育。即使天赋基因能够表达的智商是这么高,如果后天教育跟上可以打大提升,这是教育职责。
经验智力,后天的学习,其实是个人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相对标准化的东西,可以在那个领域积累你的经验,是一种实践中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强调的是丰富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这一方面的智商,这非常的关键。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句话“一万个小时成为天才”。早期心理学家研究,大师和普通音乐家之间到底差距在哪儿?根据训练的数据,他发现真正的大师不仅天赋很好,而且至少都训练了一万个小时,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来的缘由,我要问的是学生能不能通过一万个小时的训练成为“高考专家”,我们都知道学生一直在学习,可是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成为专家。其实这一万小时练习是要加上一些先行条件的,这个先行条件是老师应该注意的。
第一个是只在“学习区”练习,第二是分块大量重复练习,第三是重复获得有效反馈,持续及时的获取有效反馈,第四是精神高度集中。
我们学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其实有时候难度比较低的时候,对我们来说非常的舒服,我如果第一手下象棋非常愉快,但是我要是跟象棋博手下象棋非常痛苦,是恐慌。但是有一个中间区,就是稍微超出我的能力,但又不至于恐慌的就是学习区,心理学和脑科学做了很多研究发现,我们在学习区恰恰是最有效的,练习必须在这里面,我们有可能基于大数据、基于学生本身的表现找到他的学习区,要他在那个区域学习,这可能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因为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区我们可能做不到,我们没有精力、没有时间。但是机器可以做到。
第二个是分块大量重复的练习。很多人反感高考为什么要刷题,为什么搞“题海战术”,但这恰恰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必经阶段,如果你要学一个新的东西,要成为专家,要快速有效完成这个任务,你要做的恰恰就是重复它,但这个重复怎么分块?这也有学问可以讲,你要重复在最有用的信息上去,在学习区上面刷题。数字时代可以有自己新的“题海战术”。
第三种学习很重要的叫持续有效的反馈,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真正精英的运动员都有私人教练,这个私人教练是你做完一个动作之后,他马上告诉你哪个地方少做了一丁点,哪个地方多做了一丁点,这就是及时的反馈,这个及时的反馈对学习都是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通常都是在错误中学习。老师给每一个学生做持续有效的反馈是非常困难的,我们都想因材施教,但还是一个精力的问题,在数字时代我们可以用技术攻克这个难题。
反省智力怎么修炼获得?
第二种智力是反省智力。老师们经常讲的比较高阶的知识或者高阶的思维方式,包括什么东西呢?就是明智的决策,怎么样综合不同的信息做出决断。
第二个是适应性行为,事情总是在变化的,有的人思维比较灵活,善于根据变化改变自己的策略,学习也是这样。
第三个是有效的行为调控,人脑有太多不同的冲动,我们有情绪,我们有些目标太远的时候、需要做规划的时候,我们要调控自己,这种调控能力恰恰是反省智力的内容,跟智商没有关系。
第四个是合理的目标排序,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的目标排序,时间是有限的,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五个是自省能力,我知道自己处在什么阶段,能力有多少。
第六个是证据校准,学习的过程是变化的过程,就是我怎么根据变化正确校准我的策略,其实一个智能化的APP,一个基于大数据的APP就可以帮助我们做其中的好几点。
比如说适应性的行为可以根据你的学习情况做出其中的反映,但是反省智力是后天教育者可以教给学生的,但恰恰也是现在的教育者缺乏的能力。我经常跟管理者们讲课的时候,其实你们最需要的智力不是刚刚讲的智商,其实是反省智商,因为你们要做决策,我刚才讲的反省智力全部在智商的两表里面。
我们作为教育者可能是要深刻的理解一下大脑做哪几件事情?有三件事情。第一个是自主心智。就是你都不需要注意力就能够完成的运算,比如说反射、情绪反应,情绪反应是有时候你发怒,这种反应其实是自动的。比如还有深度视觉、语言处理、面孔识别,就像我现在跟大家讲的时候的动作,是无意识的,是大脑自动完成的运算,是无意识的,是直觉式的反映。
第二种是算法心智,是需要意识,需要耗费认知资源的,比较慢,我们大脑不能够平行的做两道运用题,因为我们需要算法心智。
第三种就是反思心智,它更像是一种心智的工具、思维的方式,是我们教育不讲的,但如果这些心智的工具,这些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的话,他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学习效果。
对我来说,真正的聪明是这样一个公式:(神经智力IQ+经验智力)*反省智力。
我最后强调一下今天讲几个内容:一是我对聪明的看法,教育者干预了智力的三个维度,无论是智商还是经验智力,还是教会他们反省智力,都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我们能够帮助他们。第二是基于大数据的APP其实可以助力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的培养,经验智力可以及时给反馈,帮助他带到学习区。我们也能够给他做分块练习,从更加繁重的题海战术中解脱一点。第三种我们可以理清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信息,可能能够做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的老师。第四种如果互联网给更多人用的话,智能的APP给更多人用的话,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谢谢大家。
本文为Dr魏在百度文库基础教育战略发布会上的发言,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