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用毕业生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用他们的去向判断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但实际上,一个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止步于他上大学,而是一个更长远的目标。三、四十年,甚至更久之后,他会给周围的人、社区,以及自己带来改变和贡献,这才是教育的核心价值。
北京鼎石国际学校,正是以此为培养目标而创建起来的。
鼎石首任校长Malcolm McKenzie先生在教育领域工作了20多年,曾在博茨瓦纳中学、大西洋世界联合书院、威尔士和美国的数所名校任职,丰富的经历带给他更多关于教育的哲学思考,他把这种思考转换为今天鼎石所设立的目标,并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融合自己过去20年遍历名校汲取的教育灵感,确立了鼎石学校教育的三大基石:沉浸式双语教学;寄宿制项目;强调“世界中的中国”。
从三大基石就可以看出,鼎石注定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在官网介绍中,我们看到,鼎石是作为一所融合中、美,以及国际教育精粹的世界学校,从学前到12年纪的课程中始终系着一条“中国主线”。
比如“沉浸式双语教学”。相对于目前国际学校力推的全英文课程的卖点,恨不得把美国中学照搬的思路,鼎石采用了梯度课程体系,在中学段采用全英文教学之前,一直把母语中文作为重要的教学语言。
Malcolm McKenzie先生认为,好的学校虽有都要有好的师资和理念,但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博茨瓦纳中学会更注重社区服务,而UWC更强调和平、国际意见。这些特色和一所学校创办者的理念有关,也和学校所在的地区、及世界的发展趋势有关系。
比如在美国寄宿学校任职的时候,他看到了寄宿制教育的好处,也看到美国学校因为自身的强大,而缺乏对世界的理解。Malcolm McKenzie先生为了让学生打开心胸,向外学习,招揽了更多非美籍的老师和学生,让整个教师的团队和学生有更多国际化的因素在里面,能够有更多不同的观点。因地制宜,是Malcolm McKenzie先生一直坚持的办校方法。
“让鼎石脱颖而出或者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我们把中国、美国和国际优秀的教育传统结合在一起”此次来到中国,Malcolm McKenzie先生也依然用他的“适应性”理念做学校,而这种适应性是基于他本人对中国的了解,不仅是当下社会、家庭的诉求,还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无为之心,达有为之业”,是鼎石志给校长量身拟定的标题。作为一名在中国办学的教育工作者,Malcolm McKenzie先生经常读《道德经》,很喜欢研究中国文化,并把文化精髓融入到自己的管理、办校策略中。他选择中国任职,是因为他知道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而在教育的大生态中,教师的角色是关键性的,老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父母同等重要。而这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基础。
尽管Malcolm McKenzie先生任职过的每所学校各有不同,但“民族认同”和“国际视野”是他始终坚持的国际化教育的核心。在中国办鼎石,前者演化成了从师资配置到课程选择上无处不在的“中国主线”;后者则变成了动用全部资源笼络来的全球最好的师资。这满足了当下家长对国际化教育的设想。
鼎石的“中国主线”不仅仅是要学生懂得“尊重母语”,用母语教学,还会设置书法、绘画、武术课程,甚至开辟了《中国与世界》的课程,从艺术的角度学习,让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甚至,他们会鼓励各国老师把中国当成教学实践的一个大背景,去做教研项目、收集课程的背景资料。
从上个世纪中国建起第一所国际学校至今,已近20年,国际化教育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互联网带来更充分的信息透明的前提下,当代家长有更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对教育更深入的理解。
过去,满足一部分家长送孩子出国的国际学习逐渐式微,从教学理念到教育方法都照搬海外的国际学校兴起,教育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很多家长开始认识到“民族认同感”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未来全球最大的市场在中国,“香蕉人”的教育红利已过,只会让孩子和家庭、社会脱节。他们需要的国际化教育,不再是照本宣科的美式、英式的学校,很多人开始寻找中西结合的药方,他们想要的教育,是既立足本国能延续、传承文化血脉,增强国际竞争力,又有全球视野和思考方式。
这种需求是必要的。Malcolm McKenzie认为,“即使从微观出发,任何一个个体都应该知道自己是谁,他来自哪里,他代表什么,他有足够的身份认知,才能够更好地指导他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鼎石出现出现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家长尽管有需求,但模糊不清,就像在乔布斯做出苹果之前,我们以为诺基亚满足了我们对手机所有的想象。鼎石三个基石的确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给很多寻找适合自己的国际学校的家长一个新的方向。所以,在未正式招生之前,鼎石就吸引了大批追随者,而在今年10月份举办的校园开放日上,计划招300名新生的鼎石,一下就接到了2000个家庭的报名。
“沉浸式双语教学”和“中国主线”相辅相成,让鼎石成为了一所属于中国的、国际化教育的学校。然而,这并不是鼎石,或者说不是鼎石的全部。作为一所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全球化人才的学校,融汇多元、优秀的教育理念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寄宿制作为鼎石的第三个基石,在深刻的影响着这所学校的发展。
和其他国际学校不同,鼎石的寄宿制是一门课程。学生不只是住在一起,而是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的课程,周末还会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多学校常规外的授课内容,但是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都会纳入寄宿制体系。比如自我能力管理、时间管理、生活技能培养。这些内容都是全日制走读无法带给学生的,而中国学生、独生子女一代目前在生活自理方面恰恰有很大的缺失,依靠家庭完成这部分的学习是很难的,毕竟中国家长都在忙碌工作。
目前,鼎石寄宿制采用的是美式寄宿制学校项目。负责寄宿制项目的总监在美国寄宿学校工作多年,把办学经验和课程设置带到了中,并针对鼎石的具体情况,做了课程的中国化调整。比如说中国学校主要是宿舍楼,所以每个学习小组的单位是宿舍;而且在这种楼层管理的前提下,有更多组织性的活动项目,而这些在美国居住分散的寄宿制项目中实际很难实现的。鼎石,正在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学校的寄宿制方案。
鼎石抓住了历史的契机,邀请到很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加盟,他的办学也满足了慕名前来的家长的期待,但作为一个崭新学校的校长,要融合多元教育理念,打磨师资、教研,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升级,尝试摸索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国际化教育的道路,确实非易事。
Malcolm McKenzie先生孜孜不倦,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解决一所新学校面临的各种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大家是不是看的是同样的方向。你可以想象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和优势和能力来到这样一个学校,但是他们却要和别人融合。面对固有的成见,要去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肯定需要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
在过去的一年,鼎石招揽了诸多人才,也面对着人才流失的状况。或因为气候不适应,或因为磨合不顺,管理和教师团队,尤其是外籍团队有人离开。但是面对这个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Malcolm McKenzie先生用相对乐观的态度分析“人员的流动不可避免,但不是一件坏事,有新的血液会加入。作为一所提倡双语沉浸式教育的学校,我们一半的中籍老师非常稳定。”至于外籍老师的流动,他表示一个学校师资的稳定性需要教学相长,鼎石正努力成为让老师热爱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还可以培养,只要他热爱鼎石和他的学生,思路开阔、变通,可以接受变化,同时能够接受未知事物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鼎石的大部分生源都是中国人,如何吸引更多外籍学生加入鼎石,也是校长面临的一大挑战。毕竟国际化的教育还需要创造一个环境,吸引更多外籍同学,不同生活环境的同学才能为鼎石带来更多认识、学习的机会。
Malcolm McKenzie先生目前为鼎石设定的目标是四分之一外籍学生。他认为现在外籍家庭目前安于现状的心态在左右他们对教育的选择。他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鼎石给外国家庭提供的文化和语言体验非同一般。而这种意识的养成,并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完成的。在上海的包玉刚实验学校,他们花了数年摸索,依靠口碑来改变外籍家庭对于双语教学的认识。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重要的话语权,也许鼎石的开拓之路会更快一点。鼎石已经开始着手从全国范围内做招生路演,未来甚至可能会走进美国。
不过,对于曾经管理过大西洋世界联合书院的Malcolm McKenzie先生而言,他想把中国的国际化教育探索走得跟远一点。他所理想的学校状态,是能够接纳中国各阶层的优秀的孩子,不只是富有家庭,还包括工薪阶层、中产阶级。为此,他正在筹划一个庞大的奖学金计划,甚至成立基金。他希望鼎石未来作为一所名校,和UWC一样,广纳优秀生源。有志向的学生都能获得资助完成在鼎石的学习。
让学生多样化,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鼎石,是Malcolm McKenzie先生为自己所背负的挑战上增加的一个公平砝码,一个属于教育理想主义者的办学精神。
我很喜欢Malcolm McKenzie先生,因为他乐观、风趣,也因为他对教育充满理想。他不惧冲突,也不遮掩困难。他很直率,会向你吐露所有。
面对争议,他选择坚信“真理越辩越明”。他是鼎石的行政总厨,不仅要按进度完成家长的预期;还要懂得如何做出取舍,以便改良教学产品;还要理顺各种复杂的冲突,不仅是各人才之间的,还有中外文化的。
鼎石开疆辟土的第一年,运转良好,并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但对于Malcolm McKenzie来说,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他认为作为一所世界学校,并非是“拥有华丽的大楼,或充足的资源,而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开阔的胸襟、灵活的思维、全球意识和国际情怀。“
而他所带领的鼎石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充满激情,义无反顾。(用考,花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