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家校沟通,无论老师或家长,现在都兴用微信联系了。目的很明确,便于老师发布重要通知和作业,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也便于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
但似乎大家都开始忘了建立班级群的初衷,因为每当打开信息量满满的班级群:学校通知的、问作业的、套近乎的、约活动的、显摆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各种繁冗的信息可谓扑面而来。
“老师在群里发个通知,好多家长就开始各种恭维的话刷屏,什么‘老师辛苦了’、 ‘有您这样的老师我和孩子很荣幸’之类的,然后搞得我漏掉了好多老师发的通知!”
——家里有小一新生娃的刘妈妈才加入孩子的班级微信群不到一个星期,就开始怨声载道了。
“一些家长在群里聊天,晚上11点过后,手机还响个不停,天呐他们都不工作不休息的吗?!群里总是显示自己有上百条未读消息,你说我是屏蔽闲聊内容的轰炸呢?还是点进去从几百条对话里找到有可能是老师发的信息?才消停了一个暑假,开学又要头痛这群啊!”
——家有四年级老生的黄爸爸盯着那一直在刷个不停的班级群,也是一脸无奈。
今天,小乐子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讨伐”一下班级微信群里那些跑偏的行为,也欢迎爸爸妈妈来述一述对于微信群想退又不能退的痛。
让老师心塞的家长
一位承受不住班级群“乌烟瘴气”味的家长这样讲述道:“自从退出了这个班级家长群,我家儿子说我气色好多了。难道孩子成绩不拔尖,家长在群里地位就低吗?!没有规范的群规,在这个圈里待着太闹心了,以后有什么事我就直接电话跟老师沟通,不需要这破群了!”
1、懒惰的假小白型
这类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群里咨询作业、学校活动。
很多时候老师会通过发送校讯通、纸质通知或者口头跟孩子解释清楚的事情,家长根本懒得查阅和与孩子交流,直接事无巨细地在群里追问老师和其他家长,被揪着问的人也不好意思不解答,一来一回信息累积得很多,有用的也被淹没掉的。
2、自以为是的找存在感型
这类家长通常会以“我觉得吧……”或者“难道就我觉得……”开头。
因为有相熟的朋友在其他班级或学校获知一些信息,便随手拿到自己班级群里大肆渲染,或者根据自己的臆测解读课业和校规,自诩有过人之识的姿态,发表狭隘的观点。
3、刻意的显摆炫耀型
不管是表示意外地说“自己娃居然考过了钢琴几级证书”,还是不经意地说“娃粗心了,被我狠狠批了顿,才考了96分,创下最低分”;或者发一个孩子在国外夏令营的照片,还是孩子身穿的名牌的活动实践照片。
这类家长也许是处于一种喜悦的分享,但对于敏感的同班家长来说,往往就是一种炫耀。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条件给孩子学各种兴趣班,给孩子那样的高起点。
4、过度奉承拍马屁型
这类家长,但凡老师说个什么事,总是第一时间响应:“没问题!辛苦老师啦!”、“这个安排很棒!谢谢老师!”“这么忙还回复我们,太感谢了!”
过分热情和无来由的赞美,其实真的是一种不得体。不仅被赞扬的老师会莫名其妙,一旁看着的家长也会很困扰:跟着这些会“说话”的家长附和往往遭人嫌,不跟着附和又怕会被人误解为冷漠不关心,真是两难。
5、集赞,投票,微商,乱传信息,拉亲戚型
这类家长往往表现得很客气,把链接一丢,要求家长老师帮忙,实则是种人情绑架的行为。有的还会把自己看到搞笑视频和动图,或者十万阅读量的爆文往群里分享,甚至还会把关心孩子情况的亲戚拉进班级群里,将个人放大化的刷屏。
其实,品味和审美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乐于在家长面前展现自己的层次也不见得是一件体面的好事啊。
6、胡乱投诉不计后果型
这类家长往往过分保护和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遇到自家孩子受点委屈的情况就会公然在班级群里@对方家长,名曰“说理”;@老师,说偏心;更有甚者当众辱骂。
比如,“你家娃用水枪射了我家娃,弄得全身湿哒哒的!”,然后把对方家长圈出来大声嚷嚷;
再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某上海家长,自己孩子学号被分到一个自己认为不吉利的数字时,更换无门,然后胡闹骂老师的,即使群里其他人劝解也没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熊家长”。
明明可以私下调解商量,非要将事情置于被集体围观指点的境地,伤了和气,老师和其他家长也很无奈,班级群从讨论学习课业变成道德批判的场所。争锋相对不是好事,作为家长更多的还是要选择信任老师。
让家长心塞的老师
1)点名批评孩子
一些严厉的老师会把孩子在学校的不恰当行为和表现公布在群里,还会点名批评孩子,并要求家长打电话沟通。其实这样的事情私下小窗口说明就可以,不然既伤了孩子自尊心也会让家长不舒服。
2)引起排名竞争心理
一些老师常常会在群里公布孩子当天听写、默写、口算等等科目的成绩,比如100分的有哪些孩子,90分、80分、不及格的有哪些孩子……当家长看到自家娃掉进了差分区,还是被其他家长都目睹的背景下,试想谁能有好心情呢?
如何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都不心塞塞?
如何看待班级群才能发挥群建立本身的目的和作用?有什么方法来避免这些弊端呢?
小乐子给老师的建议:
不要在班级群中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
不以成绩好坏定论,都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不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要避免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不在群里单独谈论个别孩子的问题,选择私聊;普遍问题可以在群里与家长交流。
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或类似的话语。
老师应该是群中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婉言提醒。
小乐子想对爸爸妈妈们说
不要过度感恩老师,不要在不合适的时间叨扰老师,我们要理解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要照顾和打理,千万千万不要做那些讨人嫌的家长啦!
最重要的还是要与老师相互配合,建立微信群交流的规则规范,具体明确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被允许。并且,在约定好规则后坚决遵守,这既是家长个人修养的展示,也是在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什么是守规则,什么是集体精神。
班级微信群和普通微信群是不一样的,及时的信息互通是班级群的积极面,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让班级群附加了过多的功能。它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工具,要更信任自己的孩子,把关注点转移到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上。
教育孩子是很辛苦的,给老师和家长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是在为自己的孩子加分呐!让班级家长群变得更简单点,纯粹点,应该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理方法了吧!
你的微信里有几个家长群?快来吐槽一下遇到的奇葩事吧!
更多升学政策,学校解读,择校资讯,入学经验等升学相关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上哪学(ID:shangnaxue)
还可以加入“升学择校家长交流群”,和升学路上的爸爸妈妈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