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用考网>教育要闻>高考>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高考 | 用考网 2017-08-08 11:18:01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f67a78a6d02944ce875568e86e79bd11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近年来,精英教育被广大中国家庭所熟知,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

  目前大家说的最多的精英教育不外乎欧美、英伦等国的教育。

  其实,说到精英教育,最具发言权的应该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因为在敏敏老师看来,中国古代的皇室教育可以算得上是绝对的精英教育。

  可是,为什么类似这样的精英教育有时并不能奏效呢?

  究其原因,是很多人弄错了精英教育的重点,以为精英教育等同于替孩子做好一切最优的准备。

  从辅政大臣看中国帝王教育

  “辅政大臣”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自古以来,这个职位在很多朝代都有设置。

  辅政大臣中最有名的,当属康熙旗下的团队:索尼,鳌拜,苏克沙哈,遏必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历代皇帝都要设置辅政大臣这个职位?有什么讲究吗?

  这里面的学问很多,通常遇到这种问题,大家一贯的解释可能是,小皇帝还太小,老皇帝需要在生前钦点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来辅佐小皇帝,让他顺利登基,以免出现朝廷不稳的状况。

  当然,这一点可能是当时皇帝所考虑的。

  但是,仅仅只是如此吗?

  在我看来,古代的皇帝设置辅政大臣,远远不止辅佐朝政那么简单,其实,这可能是一种极高明又残酷的皇室精英教育。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d77f9e747ba2495ca20697c35706042c.jpg" style="max-width:600px;" />

  康熙

  以康熙皇帝为例。

  顺治驾崩时,给康熙留下了几名辅政大臣,其中鳌拜为大头目,掌管朝中重任。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当时鳌拜独揽朝廷大权,仍把持着权力不放,要把年轻的皇帝变成任凭自己摆布的傀儡。

  “是可忍孰不可忍”,年轻有为的康熙不能容忍鳌拜这样骄横凶狠的权臣,他想自己独当一面,但是摆在面前的重中之重便是,先铲除鳌拜,唯有此,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于是康熙暗中准备,挑选了一批有勇力的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摔跤。

  鳌拜以为这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不以为意,他误以为“帝弱好弄”,“心益坦然”,未加戒备。

  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具有崇高威望和非凡才智,不容许任何人侵犯自己心爱的孙子。

  她暗中帮衬孙子,于是朝中各种势力迅速地倒向康熙这一边。

  等到培养的时机成熟,康熙与索额图密谋,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便当即宣布鳌拜罪状。

  在鳌拜单独入朝时,由布库少年突然擒拿下狱,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

  康熙夺回政权,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布置,不动声色,没有动用大军,没有经过恶战,在社会上未发生重大骚动,所以人们评论他:

  “声色不动而除巨恶,信难能也”。

  康熙清除鳌拜集团,使皇权巩固,扭转了将要衰退的政策趋势,撇开了阻挠历史前进的保守力量。

  使清王朝的封建化和满汉融合的政策得以贯彻,为进一步恢复生产力,削平割据,抵御俄罗斯入侵,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繁荣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历时两年,铲除了辅政大臣鳌拜,康熙16岁收回皇权,才真正彻底掌控了国家大权。

  之后顺利平息三藩之乱,抵御外敌入侵,造就康乾盛世。

  替孩子答卷,皇室精英教育遇阻

  古代朝廷内的政治斗争是十分残酷的,甚至不逊于战场的残酷。

  老皇帝深谙此道,于是设置了辅政大臣,除了辅佐皇帝政务之外,还借此锻炼小皇帝独立、坚韧的战斗品格。

  只有经历了这些挑战,小皇帝才有本事面对之后更加强大的敌人。

  所以说,辅政大臣不仅是老皇帝留给小皇帝的辅导,更是他留给小皇帝的家庭作业和人生考卷。

  然而,相似的情况,有时却有完全相反的效果。

  同治皇帝就没有能领悟父亲咸丰皇帝留下辅佐大臣的真正用意。

  与顺治皇帝一样,咸丰皇帝同样留下了一批辅政大臣作为家庭作业给同治皇帝。

  然而事与愿违,同治皇帝却并没有像康熙皇帝一样,成为一代明君。

  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对,问题就出在同治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身上。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1ecacc4b456346089967a73136d4a5ee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同治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比较出名。

  然而,不知道这位“伟大的母亲”是爱子心切还是爱权心切,她擅作主张,挺身而出,替同治皇帝和辅政大臣们斗得死去活来,想替孩子完成父亲留下来的考卷。

  在这一点上,同治皇帝没能在与辅政大臣的斗智斗勇中获得成长,而是得过且过,昏庸无能,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昏君。

  之后的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没有被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皇帝。

  这,可能要怪那位充满母爱的母后,是她将孩子成长的机会给隔断,将孩子扼杀在成功的摇篮里。

  可以说,这位母亲完全搞砸了皇室精英教育的真正意图,最终酿成了大错。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935dc4683c0c4d4ebd756f4bb59a3d05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最好的精英教育:陪孩子成长,别替他们成长

  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代皇室精英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上,获得一些启发。

  在当今社会,为了让孩子有出息,家长们可谓操碎了心,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想好、办好,甚至把孩子将来的前途都设计好了。

  孩子要上小学,替孩子收拾书包,背书包。

  孩子要有特长,替孩子报兴趣班。

  孩子要去旅游,替孩子在车上抢座位。

  孩子要考大学,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

  孩子要上大学,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铺……

  孩子有什么事情,最忙的是父母。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6bd660d51e604fbf8144264c449dec4b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然而,活生生的现实向我们发问:

  你的那些设想和做法,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吗?

  即使什么都替孩子打点好了,你能够真正替孩子把人生的路走到底吗?

  家长包办一切,孩子却无事可做了;家长情绪饱满,乐此不疲,孩子却早没了兴趣,只能旁观。

  家长对设计孩子的未来兴致勃勃,孩子却觉得苦不堪言。

  家长替孩子着急,替孩子花钱,替孩子受累,到头来孩子不仅不领情,反而感觉被爱得好累。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8ce17dd394124d8c8f3ead9f7dc23e2d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人生之路,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

  父母的使命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孩子成长,而不是替孩子成长。

  知心妈妈,知心爸爸,都是从小陪孩子一同成长起来的。

  我们都不是天生就会当父母,孩子也不是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做孩子。

  我们其实在这个角色的问题上,都是一张白纸。

  但是,路要一起走,在成长道路上不停学习,积极面对困难,不回避。

  相信,只要体验过了,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ced6152df8824c26ae04ca3da6873957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31f5248266a24401b2cdda0c637d1169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近年来,精英教育被广大中国家庭所熟知,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

  目前大家说的最多的精英教育不外乎欧美、英伦等国的教育。

  其实,说到精英教育,最具发言权的应该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因为在敏敏老师看来,中国古代的皇室教育可以算得上是绝对的精英教育。

  可是,为什么类似这样的精英教育有时并不能奏效呢?

  究其原因,是很多人弄错了精英教育的重点,以为精英教育等同于替孩子做好一切最优的准备。

  从辅政大臣看中国帝王教育

  “辅政大臣”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自古以来,这个职位在很多朝代都有设置。

  辅政大臣中最有名的,当属康熙旗下的团队:索尼,鳌拜,苏克沙哈,遏必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历代皇帝都要设置辅政大臣这个职位?有什么讲究吗?

  这里面的学问很多,通常遇到这种问题,大家一贯的解释可能是,小皇帝还太小,老皇帝需要在生前钦点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来辅佐小皇帝,让他顺利登基,以免出现朝廷不稳的状况。

  当然,这一点可能是当时皇帝所考虑的。

  但是,仅仅只是如此吗?

  在我看来,古代的皇帝设置辅政大臣,远远不止辅佐朝政那么简单,其实,这可能是一种极高明又残酷的皇室精英教育。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a201fc80c0d04d4cbc6552cae346e21b.jpg" style="max-width:600px;" />

  康熙

  以康熙皇帝为例。

  顺治驾崩时,给康熙留下了几名辅政大臣,其中鳌拜为大头目,掌管朝中重任。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当时鳌拜独揽朝廷大权,仍把持着权力不放,要把年轻的皇帝变成任凭自己摆布的傀儡。

  “是可忍孰不可忍”,年轻有为的康熙不能容忍鳌拜这样骄横凶狠的权臣,他想自己独当一面,但是摆在面前的重中之重便是,先铲除鳌拜,唯有此,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于是康熙暗中准备,挑选了一批有勇力的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摔跤。

  鳌拜以为这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不以为意,他误以为“帝弱好弄”,“心益坦然”,未加戒备。

  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具有崇高威望和非凡才智,不容许任何人侵犯自己心爱的孙子。

  她暗中帮衬孙子,于是朝中各种势力迅速地倒向康熙这一边。

  等到培养的时机成熟,康熙与索额图密谋,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便当即宣布鳌拜罪状。

  在鳌拜单独入朝时,由布库少年突然擒拿下狱,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

  康熙夺回政权,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布置,不动声色,没有动用大军,没有经过恶战,在社会上未发生重大骚动,所以人们评论他:

  “声色不动而除巨恶,信难能也”。

  康熙清除鳌拜集团,使皇权巩固,扭转了将要衰退的政策趋势,撇开了阻挠历史前进的保守力量。

  使清王朝的封建化和满汉融合的政策得以贯彻,为进一步恢复生产力,削平割据,抵御俄罗斯入侵,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繁荣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历时两年,铲除了辅政大臣鳌拜,康熙16岁收回皇权,才真正彻底掌控了国家大权。

  之后顺利平息三藩之乱,抵御外敌入侵,造就康乾盛世。

  替孩子答卷,皇室精英教育遇阻

  古代朝廷内的政治斗争是十分残酷的,甚至不逊于战场的残酷。

  老皇帝深谙此道,于是设置了辅政大臣,除了辅佐皇帝政务之外,还借此锻炼小皇帝独立、坚韧的战斗品格。

  只有经历了这些挑战,小皇帝才有本事面对之后更加强大的敌人。

  所以说,辅政大臣不仅是老皇帝留给小皇帝的辅导,更是他留给小皇帝的家庭作业和人生考卷。

  然而,相似的情况,有时却有完全相反的效果。

  同治皇帝就没有能领悟父亲咸丰皇帝留下辅佐大臣的真正用意。

  与顺治皇帝一样,咸丰皇帝同样留下了一批辅政大臣作为家庭作业给同治皇帝。

  然而事与愿违,同治皇帝却并没有像康熙皇帝一样,成为一代明君。

  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对,问题就出在同治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身上。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fd50311fd154425dbcbae417c40f54a7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同治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比较出名。

  然而,不知道这位“伟大的母亲”是爱子心切还是爱权心切,她擅作主张,挺身而出,替同治皇帝和辅政大臣们斗得死去活来,想替孩子完成父亲留下来的考卷。

  在这一点上,同治皇帝没能在与辅政大臣的斗智斗勇中获得成长,而是得过且过,昏庸无能,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昏君。

  之后的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没有被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皇帝。

  这,可能要怪那位充满母爱的母后,是她将孩子成长的机会给隔断,将孩子扼杀在成功的摇篮里。

  可以说,这位母亲完全搞砸了皇室精英教育的真正意图,最终酿成了大错。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81cb47344f9f47f8bffa186c8f765316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最好的精英教育:陪孩子成长,别替他们成长

  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代皇室精英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上,获得一些启发。

  在当今社会,为了让孩子有出息,家长们可谓操碎了心,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想好、办好,甚至把孩子将来的前途都设计好了。

  孩子要上小学,替孩子收拾书包,背书包。

  孩子要有特长,替孩子报兴趣班。

  孩子要去旅游,替孩子在车上抢座位。

  孩子要考大学,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

  孩子要上大学,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铺……

  孩子有什么事情,最忙的是父母。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e6242f4773c94c9fa7b5c6e116385afb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然而,活生生的现实向我们发问:

  你的那些设想和做法,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吗?

  即使什么都替孩子打点好了,你能够真正替孩子把人生的路走到底吗?

  家长包办一切,孩子却无事可做了;家长情绪饱满,乐此不疲,孩子却早没了兴趣,只能旁观。

  家长对设计孩子的未来兴致勃勃,孩子却觉得苦不堪言。

  家长替孩子着急,替孩子花钱,替孩子受累,到头来孩子不仅不领情,反而感觉被爱得好累。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1e49b446a4c548b19f2f073d890b6b27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人生之路,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

  父母的使命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孩子成长,而不是替孩子成长。

  知心妈妈,知心爸爸,都是从小陪孩子一同成长起来的。

  我们都不是天生就会当父母,孩子也不是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做孩子。

  我们其实在这个角色的问题上,都是一张白纸。

  但是,路要一起走,在成长道路上不停学习,积极面对困难,不回避。

  相信,只要体验过了,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span class=从帝王身上看精英教育,你是不是现代的“慈禧太后" src="http://image.yongkao.com/upload/20160927/05f8cfaf439a440490bbf3319ad5223f_th.jpg" style="max-width:600px;" />

  • 标签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