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首席记者 杨媚)一本是写“非正常人类的正常世界”,另一本则是关于“正常人类的非正常精神空间”——高铭的心理纪实作品《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一直在各种书籍畅销榜上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后者已经出版第二季,日前,西西弗书店联合北京磨铁图书、深圳梅林卓悦汇举办了高铭《催眠师手记》第二季西西弗书店新书分享会,高铭来深与读者分享了该书,并接受了记者专访。
“其实我并不是刻意去关注精神病人,最初是因为好奇才接触这个群体。”高铭曾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等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写就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至今累计销量数百万册,成为现象级畅销书。
与《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关注精神病患者不同的是,《催眠师手记》系列关注了更广泛一类的群体,各个案例的主角其实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和第一季一样,《催眠师手记》第二季的内容也是高铭在过去数年间深入催眠、心理诊所,接触真实案例写出来的。
“可以说每一个案例我都印象深刻,不深刻的我也不会写下来了。”高铭说,由于书中案例取自真实生活,原型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所以书中将许多原型的身份背景、细节特征等全部打乱,重新处理后创作成书,以此尊重原型受访者的隐私。这种“破坏”之后的再创造让该书既保留了纪实档案的真实性,亦增加了如推理小说般的故事性。高铭也有意顺应这一风格,将《催眠师手记》打造成季播剧的系列形式,每季十余个故事,陆续出版,读者阅读本书就像在追一部美剧。
在《催眠师手记》第二季中的主角有两个:催眠师“我”和心理分析师“搭档”。高铭解释,真实催眠师的工作既不神秘,书写起来也不好看,一个人“自说自话”进行逻辑分析会很无聊,所以他把一个人的工作拆分成两个人的组合,两个人不断交流碰撞,会让很多人想到福尔摩斯和华生。
书中其实并未对催眠师的催眠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这也让这个职业平添了几分神秘。高铭说,其实人们在影视剧作品中看到的催眠师形象都略显夸张,“催眠实际是解除防范机制,诱导被催眠者挖掘深层的心理根源。我认识的心理分析师有一个用水晶,剩下的都是对谈,用催眠摆的一个都没有,他们都觉得没有什么作用。”
高铭还透露,《催眠师手记》系列的网剧目前正在筹备中,而具体到大家都比较关心的演员人选,可能要到中后期才能确定。“《催眠师手记》会像美剧那样,大概有5季陆续推出。我的下一本书是各自独立的短篇集。”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