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近日举行了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271名首届本科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成长历程。
港中大(深圳)的首届本科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选择本科后前往国外(境外)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65%,选择马上就业的比例约35%。选择继续升学的毕业生人均收到3个以上世界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超过41%的offer来自于美国知名大学,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年薪高达14万元人民币。
参加这次毕业典礼的嘉宾阵容堪称豪华,共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出席。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动情地对学生说:“现今的世界基本上是一个物质世界,不缺财富,不缺享乐,不缺安逸,但缺有梦的人。没有梦想,财富再多也无法使你走得更远。因此,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该奋斗的年纪不要选择安逸。”
应该说,港中大(深圳)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本身就是对“奋斗”二字的最好诠释。而在某种意义上,港中大(深圳)的快速成长,也是近年来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缩影之一。
一直以来,深圳的高等教育被认为与城市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深圳的人才也更多地依靠从外部引进。而眼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争相揽才,如何推动深圳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培育更多本土人才,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早在2008年,深圳就提出要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2014年,深圳特色学院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强调要着力集聚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学院,推动深圳经济特区高等教育跨越式、国际化发展。应该说,这样的发展战略是极具前瞻性的,这些年来,一些可喜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谈及高等教育,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好的大学和学科需要漫长的历史积淀。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没有深厚积淀便得不到长足发展的判断已经过时。没有历史包袱的束缚,再加上后发优势的驱动,或许更能舒展筋骨,赢得未来。南科大和港中大(深圳)的亮眼表现,就是最佳例证。
从港中大(深圳)等高校的快速发展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激情和活力,这与深圳的城市气质高度吻合。深圳的高校就应该有不一样的特质和发展路径,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应该囿于某些既有的思维模式,就应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南科大、港中大(深圳)均实行的是理事会治理,引入了许多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方式,这些新的思路和举措带来了新的气象。
我们恭喜港中大(深圳)首届本科生顺利毕业,祝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祝愿深圳的高等教育能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没有历史包袱的束缚,再加上后发优势的驱动,或许更能舒展筋骨,赢得未来。南科大和港中大(深圳)的亮眼表现,就是最佳例证。
原标题:愿深圳的高等教育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