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用考网 新闻频道 > 焦点 > 教育动态 > 率性教育:儿童“梦工厂”诞生记

率性教育:儿童“梦工厂”诞生记

中国教育报 | 2018-10-09 10:25:48

理想中的学校是怎样的?它应是学生探究、想象、求知的“梦工厂”。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完美主义、功利主义乃至“一刀切”的理念大行其道,忽略儿童学习兴趣、忽视个性与创新、核心素养缺失等问题尤为突出。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儿童作为教育对象的成长规律以及内在需求,使得儿童的天性、个性得不到舒展。

关注儿童发展以及遵循儿童成长发展规律,让儿童成为教育中的主人,让儿童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爱,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直以来的教改传统。《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东北师大附小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率性教育”,倡导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

问出来的率性教育

“为什么是小蝌蚪找妈妈,不是妈妈找小蝌蚪啊?”

“为什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女孩儿不读书吗?”……

1100多个“为什么”描绘出了孩子们五彩斑斓的心。每一个儿童都是哲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儿童的好问与探究是创造性教育的起点。保护好儿童好问与探究欲望的学校才是优质的学校。学校推行“率性教育”,就在于保护儿童愿意探究、愿意想象、好问好动的天性。

保护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差异,是“率性教育”的内涵之一。完美主义的管理方式、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并不适宜儿童个性的发展。因此,“率性教育”所倡导的是,要因其固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在保护儿童共同天性的基础上,充分让儿童的差异性显现出来。

培养社会性,也内蕴在“率性教育”之中,主要在于利用知识技能习得、行为规范养成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合作态度、规则意识和责任观念,为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公民奠定价值基础。

追根源的率性教学

学校在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性、培养学生社会性基础上,提出了“率性教学”的概念,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努力在课堂上还原知识产生、发展的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概念、原理产生的过程,让这种先验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经验、可发现、可探究的知识。

率性教学是“有根源”的教学,即挖掘知识根源,让教学有据可依。一是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注重挖掘知识的来龙去脉,厘清知识的“根”。二是要依循儿童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发现儿童学习与成长的根源,即教学对象上的“根”。三是要把握“教”的规律,了解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质和特征,为教学寻找本源上的依据,即教学方法上的“根”。

率性教学是“有过程”的教学。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的教学,强调从个别(个人或他者)经验或个别事物出发,对知识产生的环境、原初状态进行适当还原,让儿童体验人类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率性教学是“有个性”的教学。由于儿童在生活背景和学习兴趣、速度、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学校在不同学科上集中探索了集体补充模式、学习进度模式、课题选择模式、学习起点模式、学习顺序模式等不同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习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重过程的率性德育

“率性德育”强调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要遵循德育规律和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尊重每个儿童的人格与个性,让儿童在知理、明理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成为有理想、懂道理、明事理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让儿童的成长需求获得满足,是施行率性德育的前提。学校依据学生的整体特点,依据学生的学段及年龄特点,进行了科学的分层定位:低年段(6—7岁)他律道德阶段;中年段(8—10岁)自律道德阶段;高年段(11—12岁)公正阶段,进而合理发展学生的能力。

让儿童在实践体验中润泽心灵,是施行率性德育的重要途径。“有过程”的提出是针对当前德育的突出问题:一是当前教育的“结果导向”严重,二是“短期功利性”忽视了儿童的长远发展。学校倡导的德育“过程”,不是说教、服从、提出要求的过程,而是帮助学生产生思想矛盾、不断修正改进自我的过程,是组织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让儿童在明白道理中自觉去做,是施行率性德育的目标。“有道理”的核心是“以理服人”,让儿童在明白道理中自觉去做,“有道理”强调明辨、省思的过程,使儿童在知理、明理、达理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明辨是非。

找到适合儿童的“当行之道”,进而很好地实现社会化教育,“率性教育”的探索和思考一直在路上。

  • 标签:率性,工厂,儿童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