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有考网 > 焦点 > 教育动态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正文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2024-03-14 15:13:03来源:互联网

摘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日期:12月13日星期五(己亥年(猪年)冬月十八,始于1937年12月13日,距今82周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


(资料图)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日期:

12月13日 星期五(己亥年(猪年)冬月十八,始于1937年12月13日,距今82周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中国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不充分。20世纪50年代虽然有在报纸和教科书中提到南京大屠杀,在20世纪60-70年代有很大的空白,如195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第四册有南京大屠杀,但1960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科书《中国历史》第四册62页就没有南京大屠杀的事。在文革期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连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屠杀了,如197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试用的高中用《中国现代史》71页只写了“千百万人民遭到杀害”却没专门提到南京的屠杀。根据《南京大屠杀在公众记忆中的消失》1978年定稿的《中学基础知识手册-历史增订本》虽然说了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城乡变成废墟”却没提到南京。[8]徐师大1977年编订的《中国历史大事纪年》也不曾提到。朱世巍曾经提到他的老师做贼一样告诉他南京大屠杀的事。传媒也有类似的现象:《新华日报》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有30多篇南京屠杀的报道,之后到82年就没有一篇了,人民日报在1960年5月30日登出了《决不容许历史的惨剧重演 南京人民怒斥美日反动派》之后,到了1982年才又刊登南京屠杀的报道。南都的《曾“消失”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提到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谈起南京大屠杀,第一个想到的是他外公,一位没有经历南京大屠杀,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人。20世纪70年代,吴先斌上小学。有一次外公带他去南京秦淮河洗澡。在石头城桥边时,老人说:日本人在这里杀过很多中国人。年幼的吴先斌听了非常震惊。“关于南京大屠杀,国家记忆曾经缺失了,但民间记忆一直没有断过。”吴先斌觉得官方的修史不能表达全部情感,后来产生了创办关于南京大屠杀民间博物馆的想法。从1994年开始,江苏、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0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赵龙提交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参与公祭活动,同时还建议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第三次递交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议案: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

2014年2月25日下午,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决定草案向会议作了说明。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相关内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每年

同类文章